《鲜为人知的历史—焦裕禄与港区》连载|行踪不定躲暗算
2025-02-12 09:19 来源: 航空港区纪检监察工委

口述人:李石明

个人简介:李石明,1949年出生,大营镇丁香李村人。

行踪不定躲暗算

1966年,《人民日报》发表那篇著名的关于焦裕禄的文章后,全国便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有一天,村里的大喇叭正播放关于焦裕禄的故事,我父亲听到后突然问我一句话:“是不是来过咱们村的那个焦裕禄?”我点点头,对我父亲说:“就是来过咱村的那个焦裕禄。”

我从小就听村里的人讲焦裕禄。平时坐在一块儿喷空(聊天的意思)的时候,他们就经常聊起焦裕禄放倒神像建学校、剿匪反霸的事。他们讲这些事的时候,全国还没有开始统一学习焦裕禄呢,但焦裕禄在我们大营区做的事,很多老人都记挂着、感恩着。

我家那时候是贫下中农,但我父亲告诉我,焦裕禄当时在我们家吃了两个月饭。那时候的生活比现在艰苦多了,家里就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往往就是我家做什么饭,焦裕禄吃什么饭,喝稀汤,吃粗粮,焦裕禄从来不挑,也从来没见过焦裕禄搞特殊。

那时候的土匪恶霸比较多。尉氏刚解放,人民政权还没有立住脚跟,人民武装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土匪恶霸以为他们的日子还长着呢。焦裕禄来到我们村后,就和穷人们拜把子。我们村有一个火神庙,焦裕禄在里面向大家许诺,一定要打倒土匪恶霸,一定要帮助大营区的穷人们都过上好日子。

焦裕禄在我们家吃饭,但从不在我们家过夜。他也不在其他人家过夜,都是吃过饭就走了,谁也不知道他晚上住到哪里,行踪不定的他,晚上睡觉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那时候土匪横行,都想着要把焦裕禄置于死地,焦裕禄是在枪口上、刀尖上工作呢。

我那时候还想多问我父亲一些关于焦裕禄的事。可惜的是,我父亲后来就病危了,我也就没机会从他嘴里了解更多焦裕禄在丁香李村的故事,现在想想还有些遗憾。

责任编辑:   郑州航空港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