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东晋廉吏吴隐之在广州刺史任前,毅然饮下传说中令人心志生变的贪泉之水,并赋诗明志。其行其诗,如清泉击石,在历史长河中激荡出永恒回响。这“酌贪泉”的壮举,非为证明清泉有毒,而是以“终当不易心”的绝然自信,昭示清廉定力源于心志坚如磐石——纵使身临物欲漩涡中心,只要本心如砥柱中流,外物终不能移。
吴隐之“酌贪泉”的深意,不仅在于以行动驳斥“饮之生贪”的流言,更在于彰显一种洞穿浮华、坚守本真的精神高度。当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下“酌贪泉而觉爽”时,已将这一具体史事升华为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符号——面对欲望之泉,真正的清醒者反能涤荡尘埃,内心愈发澄澈爽朗。吴隐之最终在任上“清操逾厉”,以其卓绝风骨实践了“终当不易心”的誓言。这“不易心”三字,正是对“物自移人,人非物役”这古老哲思最铿锵的回应,揭示了清廉的本源不在环境的清浊,而在心志的明澈与坚定。
千年以降,“酌贪泉”的象征意义早已超越个人修养范畴,成为对抗欲望、守护初心的精神灯塔。今日的航空港区,作为区域发展的热土、要素汇聚的高地,日新月异中同样交织着诱惑的暗涌。面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行政审批等关键领域可能存在的“贪泉”暗流,党员干部尤需汲取吴隐之“酌贪泉”的精神力量。这力量不是隔绝尘嚣的封闭自守,而是以“终当不易心”的清醒与定力,在开放发展中始终不渝地守护初心使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中保持警醒,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考验前筑牢堤坝,让每一次“酌泉”都成为一次信仰的加固与灵魂的提纯。
值此确保“双过半”向奋战“全年红”转进之际,吴隐之饮泉赋诗的身影,已化作一座矗立于我们灵魂深处的不朽精神坐标。这坐标昭示:纵使时代奔涌、环境更迭,守住那颗“不易之心”才是抵御浊流的根本。让我们以“酌贪泉”的清醒自觉砥砺“不易心”的傲然风骨,在航空港区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上,以无惧考验的清廉本色,激荡起推动高质量、快速度、超常规发展的滚滚清流,使这方热土真正成为不负人民、不负重托、不负时代的核心增长极,切实在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挑大梁、走在前。(航空港区纪检监察工委 薄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