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成果,将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的精神力量,更好转化为奋力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化动力,以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市文明办要求,县纪委监委机关党委在机关各党支部开展“赶考路上有我 笔赞出彩中原”征文活动,追忆我党光辉足迹,礼赞伟大新时代,展现纪检监察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丰硕成果。(机关党委)
机关第一支部 王开伟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不懈奋斗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在启程之前,毛主席在讲话中说道:“今天是我们进京赶考的日子,不能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希望我们都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在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中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现在,我们党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只有始终坚持不懈奋斗,才能续写新的辉煌,交出一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优异答卷。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心之所善,虽死未悔。对党的忠诚从哪里来?最根本的是来自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坚定,绝对忠诚才能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信仰、信念、信心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压舱石”。人无信仰没有精神,人无信念没有 力量。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五大产生的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十名中央监委委员、候补委员在血雨腥风的斗争中,在生死考验的抉择前,没有一名叛徒,其中八人在数年内相继牺牲,用生命诠释了对信仰的忠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初心的第一要义就是坚持对党的忠诚。忠于组织和人民是党员干部的实践品格和精神气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牢固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守理想追求,忠于党和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朝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提供不竭动力。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要践行初心使命,永葆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干部楷模焦裕禄曾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当他来到梁孙庄梁俊才的家里,老大爷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老大爷问:“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焦裕禄同志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眼睛失明的老大娘颤抖着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连声说“让我看看共产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弘扬和传承好焦裕禄精神,深怀爱民之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奋斗。特别是在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更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换取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要恪守职责担当,永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伟大号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振聋发聩,时刻警醒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赶考路上不畏艰险、一往无前。去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时,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实地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和红旗渠标志性工程青年洞,观看了红旗渠精神的有关纪录片和情景剧,接受了红旗渠精神的深刻洗礼和熏陶。当年红旗渠开工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国际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对我封锁、制裁。林县人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毅然上马红旗渠项目,“流自己的汗,干自己的事”,充分体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气概。红旗渠建设中,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群众按受益面积出工,自备工具,自带口粮,石灰自己烧,水泥自己造,节约每一分钱。整个红旗渠建设总投资6865万多元,其中国家资助1025万多元,仅占总投资的14.94%。正是这种勇于吃大苦、耐大劳,不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支撑了整个红旗渠建设始终。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越是要发展越是要奋斗的紧迫感、压力感、使命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主动接过先辈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传承谦虚谨慎、自强不息的优良作风,永葆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