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清风拂面,渐有暖意,连绵的春雨中,枝头冒出了嫩芽,小草破土而出。草长莺飞三月天,又到一年植树节。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唤醒春天,播种希望。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植树节的意义不在于让每个人在这天去种一棵树,而是要提醒大家关注绿化问题,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中国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我国植树的观念,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提倡了。古代统治者秦始皇、隋炀帝、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都颁布了与植树造林有关的条例。1915年,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倡议在清明时期设立植树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1956年,毛主席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的决议;1981年,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2020年,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2022年3月12日是中国第44个植树节。
每到植树节我就会想起杨昌濬那句“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1869年,左宗棠率湘军西征,一路上,他看到陇地“土地荒废”,处处“黄沙白骨”,不似人间光景,便号召湘军沿途植树,当“湖湘子弟满天山”的时候,原本贫瘠的土地上已生出了一条绿色长廊,这就是为人们所称的“左公柳”。据记载,此长廊自泾州至玉门,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正是“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森林能防风固沙。森林可以通过降低风速、改变风向减少风蚀的强度;林木,尤其是灌木树的强大根系,可以固着土壤颗粒。实践证明,通过营造防风沙林,配合农业、水利措施,会取得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
在春天,四季初始,万物复苏是希望的季节。种下一株早樱 ,查收一封来自春天的情书,打开一个粉色温柔的梦, 载下一个美好的繁花愿景;种下一株海桐下,又名七里香,赴一场青春的邂逅;种下一株红叶石楠,“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看洁白的小花碰撞火红的新叶。
在春天,播种育苗,劳作正忙是劳动的季节。种下一株美人茶,看它 ,是羞红了脸的少女,还是端庄的古典美人,谁说冬天只有枯枝败叶;种下一株鸡爪槭,看它秋天变身一抹红,既是火热的秋日烟火,亦是园林美景里的风骨担当; 种下一株红花檵木,红叶红花红红火火,早春早秋两开花,愿生活如花儿般灿烂。
无论是一身黄裙,在风中舞动,俨然是秋季芭蕾舞者,金色蝴蝶的银杏,还是树形雄壮,枝叶茂密,俨然是行道树之王,遮阴卫士的法桐;无论是生长迅速,柔软坚韧的白蜡,还是适应性强,树形美观的千头椿,或者寄托吉祥,入药良方的槐树……都是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静下来想想,“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为人立世,就如同树一般,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根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植树即植心,育树亦育人。(宣教中心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