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形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这一重要指示,不仅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树立了鲜明的导向,更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指明了成长成才的路径。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嘱托,将清廉作为自身的底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争做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坚定理想信念,把稳人生方向。明代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是人生的航标,是引领我们前行的灯塔。焦裕禄任职兰考时,直面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横行的艰难局面,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信念,毅然亲率群众植树造林、挖渠排涝、改良盐碱地,即便重病缠身,仍坚守岗位,用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孔繁森两次义无反顾地奔赴西藏,直面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为当地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卓越贡献,以坚定的信念谱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更应从前辈们的精神中汲取力量。在思想上筑牢防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 “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的政治定力,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左右,不被私利蒙蔽双眼,不被私情扰乱心神。同时,秉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虚心学习,在实践中不断修炼,在反思中持续领悟,做到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唯有如此,方能更好地履行纪检监察职责,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担当。
勇于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北宋大家张载的 “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黄钟大吕,深刻诠释了古代仁人志士的崇高使命。宋代名臣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和百姓的权益,不惜得罪权贵,哪怕阻力重重,也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当今“最美书记”黄文秀,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一线,访民情、解民忧,帮助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使命。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建设“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重任,更应传承和发扬这种担当精神,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秉承“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勇于担当作为,把初心使命践行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任务时,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展现纪检监察干部的风采和作为。
严守纪律规矩,树立清廉形象。“洁己方能不失己,爱民所重在亲民。”“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些古训箴言深刻道出,清廉乃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东汉名臣杨震“四知”拒金的事迹展现出了古人对纪律规矩的坚守。当代“樵夫”廖俊波始终履行党的宗旨,与群众同甘共苦,从不以权谋私,杜绝一切贪腐行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清廉本色。纪检监察干部要以史为鉴,以榜样为标杆,时刻绷紧纪律弦,不断提高自身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守廉洁自律“高压线”。在工作中,要勇于自我革新,不断提升业务能力,适应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要求,以清正廉洁之身,守护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在行动上,对违纪违规行为敢于亮剑,在监督执纪问责中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用实际行动彰显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赋予纪检监察干部新的使命,新征程呼唤纪检监察干部新的担当。让我们携手共进,以青春和热血,书写纪检监察事业的壮丽篇章;以忠诚和担当,守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拼搏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扬起风帆,破浪前行,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泌阳县纪委监委 胡永升 王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