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正则党风清,家风淳则政风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作为党纪国法的捍卫者,纪检监察干部更应在家风建设中走在前、做表率,以清廉家风涵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让家庭成为拒腐防变的坚固阵地。
传承红色家风,赓续清廉血脉。一部纪检监察史,就是一部清廉家风的传承史。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王荷波,立下“绝不能收受他人财物”的家规,牺牲前仍嘱咐子女“永远跟着党走”;“为官廉洁,家境清贫”的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杨匏安,教育子女“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要”。这些充满信仰力量的红色家风,是纪检监察干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要从中汲取力量,把周恩来的“十条家规”、朱德的“三不准”规矩作为修身齐家的镜鉴,像焦裕禄那样教育子女“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上跟差的比”,让忠诚干净担当成为镌刻在家风深处的永恒底色,世代传承,永不褪色。
严守纪律底线,筑牢家庭防线。古语有云:“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纪检监察干部手握监督执纪执法权,其家庭容易成为别有用心者“围猎”目标,而家风不正往往是将党员干部推向违纪违法深渊的“助推剂”。因此,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为家庭筑牢坚不可摧的“防火墙”。要划清“公私界”,明确告知家属绝不能过问案件、打探消息,坚守公私分明的底线;要把好“人情关”,做到在纪律面前不讲情面;要算清“得失账”,用“一人不廉,全家不圆”的惨痛教训警醒亲人。要像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一样珍视家庭的清白,让家庭的“后门”比“前门”守得更严,真正把家庭打造成抵御腐败的“铜墙铁壁”。
坚持严管厚爱,培育清廉沃土。清廉家风建设既需要家庭成员自觉自律,也离不开有效监督管理。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家风建设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加强对党员干部及其家属的教育和约束。建立家访机制,入户走访了解党员干部家庭生活情况和家风状况;把家风建设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在新任干部廉政谈话中必谈家风要求;开展系列助廉活动,通过组织干部家属观看警示教育片、签订《助廉承诺书》、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让“贤内助”转变为“廉内助”,共同筑牢家庭廉洁防线。只有将监督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及时发现并纠正苗头性问题,才能避免“全家福”变成“全家覆”的悲剧,为干部营造风清气正的家庭环境。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纪检监察干部的家风建设绝非个人私事,而是关乎政治生态的重要工程。唯有将“公权为民”融入家训,让“清正廉洁”内化作家风,方能让廉洁家风成为涵养清风正气的源头活水,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筑牢坚实根基。(泌阳县纪委监委 朱振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