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监督举措 精准有效推进政治监督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着力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在部署全年工作时强调“突出‘两个维护’深化政治监督”,十一届河南省纪委四次全会指出“聚焦‘两个维护’精准有效开展政治监督”,均释放出以有力监督保障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鲜明信号。
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重要力量,要把政治监督责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推进到哪里。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政治监督做深、做实、做细,找准政治监督的切入点、关键点、落脚点, 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全覆盖,以有力有效的政治监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完善发现问题机制,及时发现政治偏差。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监督职责,建立政治监督重点事项清单,细化监督重点和工作举措,健全发现问题、纠偏整改、处置问责、常态长效闭环机制,并进行动态管理、限期办结、督查问责,适时组织开展整改情况“回头看”,防止“一查了之”。要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通过定期听取政治监督情况专题汇报、政治生态状况,适时开展政治监督谈话等方式,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执行民主集中制、依规依法履职用权等情况监督,对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从严问责,压紧压实“一把手”管党治党责任链条,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要加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健全完善信息相互反馈、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监督成果有效运用的工作机制,实现政治监督无缝衔接。
完善纠偏整改机制,督促整改突出问题。前移监督关口,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抓早抓小、纠正纠偏,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对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的突出问题,采取一名委领导分管、一个部门牵头、一个方案部署、一个专班推进的“四个一”模式,开展专项监督,对涉及多个地区、部门、领域的,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和所在管辖地开展专项治理,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属地责任、监管责任,推动形成主责部门集中整治、纪委监委专责监督、上下贯通推进整改的工作格局。同时把巡察整改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跟踪督导检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做实巡察整改的“后半篇文章”。
完善处置问责机制,着力强化震慑效应。将政治监督贯穿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全过程、全方面,在问题线索处置、廉政意见回复、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中,优先处置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问题。认真落实《省纪委监委精准规范问题实施办法(试行)》,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事项、关键少数,对失职失责的,及时启动问责程序,正确区分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执行不当、执行不力、不执行等不同情况。提升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质量,增强警示教育力度。对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案件实行“一案一剖析、一案一整改”,重点查找暴露的政治建设、政治责任、政治监督方面的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纪律建议或整改意见,督促相关党组织及时堵塞漏洞、完善制度机制。定期召开干部警示教育大会、通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做实同级同类干部警示教育,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切实发挥“问责一个、警示一片”的震慑效应,一体推进党员干部增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自觉。
政治监督贵在日常,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阶段性和长期性工作,紧盯权力运行,推动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贯通协同、有机统一,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实现“全周期管理”,进一步增强政治监督精准度,营造更加浓厚的政治监督氛围,传导更严更实的政治责任压力,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提供坚强保障。(新蔡县纪委监委 葛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