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时评

人才兴 国家强

发布时间:2021-10-02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

  人才是强国之本。纵观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人才多寡对国家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战国时期,群雄逐鹿,诸侯争霸,很多诸侯王求贤若渴,用最优惠的条件吸引人才、招揽人才,靠人才改革政治,用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借人才兴军强国。魏文侯利用李悝变法,使魏国一举成为战国初期的最强大诸侯国,吸引了一批名士竞相投奔。然而,魏武侯、魏惠王相继即位后,却忽视人才,不重用人才,导致商鞅、吴起等重要人才流失他国,魏国迅速走向没落。相反,秦孝公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颁布求贤令,大胆任用投奔秦国的商鞅进行变法,富国强兵,为后来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打下坚实基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之所以能够从群雄中崛起,迅速统一黄河流域,关键在于他重视人才、优待人才、重用人才,谋士争投,武将云集;兵强马壮的袁绍则因为刚愎自用、弃贤才如敝履而急走下坡路、一蹶不振。唐玄宗李隆基早期重用能谋的房玄龄和善断的杜如晦为相,治下“开元盛世”,后期因重用堵塞言路、以“天下无遗贤”为谎言而“停考”十年的李林甫,重用有裙带关系而少才无能的杨国忠,导致“安史之乱”,唐王朝由此走向衰落。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刻起,就把人才战略作为兴党治军强国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百年大党求贤若渴、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接续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写下动人精彩的篇章。

  人才培养离不开顶层设计。总书记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不断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方向。党的领导人亲自谋划,亲自指导,多次主持召开高级别会议,专题研究人才议题,深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一线实地调研人才培养使用,出席“两院院士大会”“科技三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就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连续多年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亲自为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颁奖,多次会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力倡导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把抓好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在人才政策引领方面,党的十八大以后思路更加清晰,历次党的大会都提到人才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专门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将人才发展纳入法治建设轨道;党的十九大强调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作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顶层设计规划人才蓝图,国家重视人才使用,中国的强劲发展势头不可阻挡,人才强国战略坚定不移。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万马奔腾,良驹脱颖而出。生逢伟大时代,面对国家急需人才、重用人才、为人才发展创造优越环境的大好局面,每一位有志于发挥才能、报效祖国的华夏儿女,都应该明白“人才兴则国家强”的道理,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用武之地,干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确山县纪委监委 朱国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