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可立身 败由惰中生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历史对曾国藩的评价很高,称其为“千古第一完人”。从权贵政要、志士仁人到青年学子,大多佩服其治学为人和带兵做事。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他顶礼膜拜,尊为“圣哲”;从梁启超到杨昌济,从陈独秀到毛泽东,也无不表示过推崇其师法,受过其人的种种影响。
众所周知,曾国藩年少时极其愚蠢。从幼年一直到少年,曾国藩的记忆力并不好,他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他就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背。夜已经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这可急坏了一个人。原来,他家来了一个贼人,就潜伏在他书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偷点什么。可是贼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那么,这样的曾国藩最终如何成了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国之栋梁呢?
根据史料记载,在清朝官员的勤奋排行榜中,曾国藩当仁不让的坐拥首位。就刻苦求知而言,他为自己设定了日课十二条的学习目标,每天无论多忙多累,都要完成。同时要求自己,阅读不懂的书,一句堵塞,不看下句;今天不通,明天再读。入朝为官后,他闻鸡起舞,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谓环境恶劣与否,日复一日,晚睡早起,练兵督训,处理事务,办公效率更是一骑绝尘。短短6个月,他处理了40000多卷文件,并且每一件都认真审阅,毫不马虎。在带领湘军作战时,每往前走一小段,就挖沟、筑墙、结硬寨、打呆仗,从不嫌累,也从不嫌烦。
纵观曾国藩的个人成长史,可见,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而来。勤奋可立身,败由惰中生,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是勤勤垦垦完成小事得来的。小事见勤,大事见智,不积以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比你优秀的人总是比你努力,勤奋是成功路上必备的行囊。
纪检监察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时刻紧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道理。勤于动脑,进一步加强学习,切实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素质、办案能力和抓作风建设的能力。勤于动腿,多下基层,多深入群众,多调查研究,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勤于动口,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多宣传党纪法规,多加强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营造崇廉尚洁的政治环境。做到艰苦奋斗,言行一致,敢于担当,始终把落实放在第一位;讲求实际,勇于攻克难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业绩!(新蔡县纪委监委 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