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时评

知行合一 实践为重

发布时间:2021-08-26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日见之,日见之不如足践之。”这句充满哲思的话语兹蕴含了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是史实与史迹的合二为一,是司马迁在对历史事件辨伪的实践中完成的历史巨著,因此才成为后人探寻历史的可靠依据。千百年来,无数人身体力行地证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知行合一,实践为重。

  实践是知识的来源。实践可以为学习提供扎实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学到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检验知识的准确性;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学会运用知识。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由此可见,“博观”是获取知识的来源。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游遍名川大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代表了他“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要通过观察与实践获得知识。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正如掌握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懂得如何识别剑器,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齐白石初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徐悲鸿学画马时,曾日日跑去马厩观马;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的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前去战场观察。在实践的基础上创作的作品形象能还原大自然、世俗生活的原救,也更能与人类的心灵产生共鸣。

  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毫无用武之地吧。在学习活动中,我们若不能够调动实践经验去理解知识,知识必然是抽象的、浮于表面的。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我们在学习中,不能只是被动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知识检验知识,实现闻见行的统一,才能保证学习达到理想的效果。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最为有名的便是昔日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的例子了。

  实践是一切结果的必要条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获得对某一事物更深刻的认识,获得对世界更全面的经验,就要在实践中所学、所感、所悟,增加经验,提高技能,达到知行合一。(西平县纪委监委 闫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