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古语:相由心生。未相人之相,先听人之声;未听人之声,先察人之行;未察人之行,先观人之心。七尺之躯不如七寸之面,七寸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点之心。
政党形象也是内在气质和外在体貌的结合体,只不过具体表现不一样。政党形象的外在体貌主要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党员和具体政治举措,政治实践来展现出来的。人们对这个政党的印象如何?一开始都是通过对这个政党的某些个体的接触、认识而形成的。然后再通过其具体的实践而加深。政党形象的内在气质,是由价值取向、文化内涵的决定的,直接表现在其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内在的精神等方面。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形象应然(理想)形象,实然(实际)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我们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这里的“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以及“蓬勃朝气”,应该就是中国共产党“样子”和“形象”的集中概括。
大气磅礴的形象。大远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超乎当时国内各个政党和政治派别的远见。共产主义、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大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国内,与各大民主党派肝胆相照,同舟共济,国外,与所有政党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大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大责任所在。
无私为民的形象。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
好学善学的形象。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每到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或者面临重大历史任务的时候都会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通过学习在思想认识上更加统一,在能力本领上更加充实有力,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开创出新的局面。
敢于斗争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清廉洁净的形象。廉洁是先进政党的基本形象,也是人民群众衡量和选择政党的重要标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事关人心向背,事关政权安危,是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雷厉风行的举措,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后在清正廉洁的形象上有了突破性的提升。
浩然正气的形象。从政党形象气质的角度来看,就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顶天立地,这种内在的伟大精神所外化出来的形象令人敬畏、令人向往。这样的形象能鼓舞弱者变成强者,激励人从自卑走向自信,引导人从盲目走向理性。
艰苦奋斗的形象。艰苦奋斗精神从一开始就刻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里。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指出,“绝不能丢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胸怀天下的形象。中华文明从不自囿于一族一地,而是以“天下”为思考单位,历来讲求“天下一家”。毛泽东说,“所谓天下大事,就是解放、独立、民主、和平友好,人类进步。”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对中国共产党“天下观”的创新性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非凡意义。
从古至今,在任何社会,任何自然人、任何社会组织、社会机构,都重视形象的塑造,借此获得精神、物质、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社会承认,形象好,才能赢人心。在14亿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中国共产党就是进步、公平、正义、力量的象征,是一切美好政治的代名词。(遂平县纪委监委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