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的做法要不得
据媒体报道,在宁夏隆德县,多家建材企业起初是当地招商的香饽饽,投资千万后却说关停就关停,不由分说,不留余地。不仅对环保不达标的“切”,对达标的也“切”,大部分企业在配套设施方面已经符合环保标准,仍难逃关停命运,这是典型的“一刀切”做法。
对企业进行“斩立决”,不分青红皂白的关停,是典型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仅是权力的任性,更是服务意识的淡薄。治理污染效果暂且不说,但对干扰民众生活、打击相关联产业的积极性来说,实在是影响极大。竭泽而渔,破坏营商环境,“金凤凰”岂能再来?
这种做法,藏着一些地方的小九九:环保、民生互相对立,顾得上这头就保不住那头,只能东风压倒西风。事实的确如此吗?环保的本质是民生问题,必须明确人民本位。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这是关系民生的好事、大事。但更要切记不能把好经念歪了,泼水不能把孩子也泼走。高质量发展绝不应该站在民生的对立面,而是要与民生相协调。
近几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显加码,让地方政府时刻不敢松懈。面对环保考核压力,一些地方平时装装样子、做做形式,关键时刻就临时抱佛脚,应付上级任务。在这层层压力传导下,对上则是“形式主义”,对下就是“官僚主义”。一些地方为了应付检查压力,各种奇葩办法都想了出来,报告抄袭、矿山刷漆、盆栽代替绿植,甚至去淘宝购买“伪装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些地方和个人的作风问题,思想出现了偏差,认识上抛了锚。另一方面,也应该反思政策制定是否科学,监督是否合理,政策执行是否操之过急。
环保工作不是“猫抓老鼠”的游戏,环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绿水青山”。在一些地方和基层,上级督察松了,就搞形式主义做样子,上级惩罚重了,就干脆变本加厉“一刀切”,面子光鲜里子烂,让上级至少在面上抓不到把柄,哪怕这样的粗暴行为会留下大量后遗症。隆德就是没逃出这种“猫捉老鼠”的把戏。
这一困局如何破解?我们在倡导领导干部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在政策和方法上落细落深落实。政策上要精准,要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照顾到现实困难,政策解读要到位,把握执行的度,让下级吃好“定心丸”。方法上要打好“组合拳”,既要治标,猛药去沉疴,重拳打击污染重、乱排放的企业;又要治本,以打持久战的耐心,梳理好协调机制,化环保一家单打独斗向群策群力多部门协同,打赢环保攻坚战。
总而言之,环保的本质还是一个民生问题,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放在首位。发展与环保更不是对立的“零和博弈”,而是可以相伴相生,共生共存。面对着总书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期许,我们更要抛下“一刀切”的鲁莽做法,精准施治,以“解剖一只麻雀”的认真态度,切切实实保障好民生福祉。(确山县纪委监委 祁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