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之风
据《人民日报》报道,当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在忙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但也有个别党员干部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对问题避而不见、对矛盾调而不研。一个大概20人的调研团下去,陪同的却有50多人,每天都是六七辆中巴浩浩荡荡开过,一天要跑七八个地方,最后再抱一大摞文件材料回去,裁裁剪剪、整合包装,这样的调研报告质量可想而知。
古语有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是要让各级领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社会动态,提高决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而个别党员干部将调查研究视为不得不应付的任务,不认真进行谋划,提前发通知、打招呼,下达调研任务。调研中层层陪同,形成规模庞大的调研团,坐在车里问民情,隔着车窗看基层。而一些基层干部投其所好,搞经典调研路线,事先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演戏给领导看,掩盖真问题、回避真矛盾,把整个调研变成了一场“实景演出”。这些形式主义问题,严重背离了开展调查研究的初衷,不仅难以取得实效,反而会给基层带来困扰,影响干群关系。要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兴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之风。
大兴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之风,要不走寻常路。调查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实事求是,只有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掌握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才能为工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新形势下,很多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光靠听汇报、开会议、看材料,无法掌握真实情况。要想确保调研的真实性,必须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多搞一些“突然袭击”“临时改道”,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开展一些不打招呼的调研。对复杂疑难问题,要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长期跟踪、追根溯源,去伪存真、去粗存精,这样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实效。
大兴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之风,要多听逆耳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群众的“逆耳之言”带刺不中听,却是群众诉求的强烈表达,往往能够反映出党和政府工作存在不足的地方。听到群众的逆耳言,要耐得住性子、受得住委屈、听得进牢骚,让群众把话说完,把心中的怨气出一出。只有放下“架子”,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不流失每一句诤言、不错过每一个细节,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善于从群众的言语中找问题、寻良方、求对策,“拨开云雾见天日”,做到“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应对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克服“脱离群众危险”。
大兴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之风,要读懂题外话。调研过程是个凝聚民心民意、激发团结奋进的过程。开展调查研究要对基层群众的一般情况要有所了解,在同群众交流中,要熟悉群众语言,能够听得懂群众话语,分得清哪些是“虚”哪些是“实”。对于群众不愿说、不敢说的问题,要揪住不放,从细节入手,读懂浅表话语的弦外之音,实现由表及里、由外及内,切实把准问题所在、群众需求所在。要在“题外话”中找到民生痛点、工作难点、社会堵点等问题,从工作现场和基层一线的蛛丝马迹中分析症结所在,善于发现、精于分析、巧于提炼、专于甄别,洞悉“题外话”的深层意思。
大兴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之风,要解决真问题。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实践的起点。调查研究要树牢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来、冲着问题去。哪里矛盾集中,就到哪里去调查研究,哪里问题突出,就到哪里去调查研究。要把调查研究真正成为解决人民群众急愁难盼问题的有效抓手,着力找准问题症结,切实做到有的放矢。要多听群众意见、少听干部汇报,多看实绩实效、少看痕迹资料,把工作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百姓身边,与群众打成一片,到群众中间去寻找解决群众问题的“金玉良言”,让调查研究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大兴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之风,要扑下身子搞调研、深入一线听民声,牢牢地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凝聚起民心民智民力,在基层的“烟火气”中把准民生之脉,找对解题之方,推动党的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泌阳县纪委监委 刘桂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