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勤俭节约过“紧日子”
近日,“陕西商洛市镇安县豪华中学”备受关注。镇安县于2019年5月摘帽脱贫帽,去年地方财政收入不到2亿元,而建设该中学投资已超7亿。“脱贫县”“大额举债”“12年才能还清”一时间吸引不少眼球,人们纷纷质疑,这是否有“奢侈浪费”“寅吃卯粮”之嫌?
按道理来说,百年树人,教育为先,学校修建的好一点无可厚非,毕竟“再穷不能穷教育”。可是,这所中学实在是太“富丽堂皇”了些,校园内比较显眼的是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设施:从气派的仿古牌坊式大门进入校园,4层喷泉水景沿步道拾级而上,16尊石刻鲤鱼分布两侧,一方约8米长、1.5米高的校训大理石碑位于喷泉尽头……“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被误读,不顾地方财政的承载力,在没必要的地方“豪华”,体现的不是对教育的尊重,而是对教育的伤害。并且,由此带来的“财政包袱”,让这个刚刚摘帽的贫困县不堪重负,每年仅学校贷款一项支出就要5000多万。“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着实是极大的浪费。事后反思,无论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应该忘记勤俭节约,要真正做到崇俭抑奢、反对浪费。
勤俭节约为持家之本,艰苦奋斗是治国之要,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墨子》中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贾谊在《论积贮疏》中道:“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资治通鉴》里讲:“俭约,所以彰其美也。”正是节俭之风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中华文明几千来才能昌盛不衰。
步入新时代,面对着疫情冲击和复杂的国内外经贸形势,如何做好“六稳”“六保”?我们只有捡起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学会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才能让百姓过“好日子”。
要学会勤俭节约过紧日子,党员干部要以俭养德。“俭”与“德”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完善的,俭朴中蕴含德行,良好的德行需要在俭朴中验证。“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奢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厉行节约不仅仅是个人私德,更是社会公德,要将勤俭节约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和价值追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党员干部应将“俭”“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牢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无论是工作还是个人层面,都要率先垂范,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用实际行动践行节约风尚。
要学会勤俭节约过紧日子,党员干部要以俭养廉。“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意思是说,贪欲容易让人被外物所抑,欲望越强,就不能把控自己,就会越陷越深。纵观那些因贪腐落马的官员,曾经也是兢兢业业、一心为民的好干部,为何最终堕落腐化了呢?一瓶酒、一条烟、一顿饭……再到车子、房子、票子……一步步走向了违纪违法的深渊。面对权力带来的诱惑,他们忘却了初心使命,沉迷于奢靡生活无法自拔。“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党员干部要抓好“俭”和“廉”这两块处世基石,守牢为官从政的道德底线,不为贪欲所扰,在节俭廉洁中映照初心本色。
会过紧日子,才有好日子。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切实行动践行勤俭节约,坚决杜绝铺张浪费,以此来成风化俗,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到节俭的队伍中来,让全社会以浪费为耻、以节约为荣蔚成风尚。(确山县纪委监委 祁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