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不能丢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江苏省委原副书记张敬华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依法以涉嫌受贿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通报指出,张敬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六大纪律”中除群众纪律外的其他五项,强调其丧失理想信念,对党不忠诚、不老实,搞迷信活动,政绩观偏差,为谋求个人进步搞经济数据造假,违规干预、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张敬华不信马列信鬼神、大搞经济数据造假也是腐败行为,显然违背了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认知事物的根本遵循,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对年轻干部练好内功、提升修养提出明确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指出“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考察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实事求是党员干部从事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根本遵循,容不得兑水和掺假。
张敬华为谋求个人进步搞经济数据造假,并非孤例。有些地方的个别主要领导喜欢面子工程,热衷于政绩工程,谋事做事惯于假大空,讲求过度包装,追逐浮华表面,在显绩上大动脑筋,不愿意像焦裕禄、谷文昌一样做打底的工作。这些领导干部为何长于务虚、不重实干,处心积虑地包装造假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造假能出“政绩”,造假有时能够瞒天过海,造假有时能够得到提拔重用。
像张敬华这样靠经济数据造假而进步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堵在门外。张敬华典型案例提醒我们,在提拔重用领导干部时,不能单看他们上报的经济数据,要严格审查其上报的经济数据是否真实,是否可信,有没有掺假,有没有水分。对于那些背离实事求是原则,热衷于统计数据造假,喜欢浮夸欺瞒的领导干部,要按违规违纪违法论处,依纪依法进行审查调查,该红脸出汗的红脸出汗,该问责追责的问责追责,决不能姑息迁就。否则,易助长不实事求是的歪风,不利于弘扬正气。
党员干部一旦脱离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就容易滑向腐败的深渊。由风及腐、由风变腐、风腐一体,很多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都是从染上不良风气始,以贪污受贿终。不实事求是的党员干部一旦混入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容易给地方发展带来危机,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一些严重脱离实际、靠拍脑袋作决策的领导干部,由于决策失误导致的经济损失触目惊心,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害,血的教训警醒每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实事求是,谋事情、干工作,要结合客观实际量力而行,切莫好大喜功、劳民伤财,表面花里胡哨,实则没有内涵。
要在党员干部中间大兴实事求是之风,把实事求是纳入干部使用的监督机制,列入干部提拔的考核机制。可以探索试行把党员干部是否实事求是的考核结果计入个人廉政档案、诚信档案,结合平时表现准确给予评价,以此推动党员干部高度重视实事求是,让实事求是的干部有市场、得实惠。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老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抛弃。要把实事求是牢牢放在心里,紧紧抓在手上,时时处处问一问,这样决策是否实事求是,这样做是否实事求是,这样填报经济数据是否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体现共产党员的党性,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视实事求是为重要的政治品格和工作操守,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确山县纪委监委 朱国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