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明年,中国共产党就将迎来百年华诞,一个革命政党、一个红色政权,能够久经考验而不倒、历经风雨而不垮,跨越百年沧桑巨变,依然焕发勃勃生机,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而且这种奇迹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党有力量、有信仰、有精神,革命年代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孕育出历久弥新的宝贵红色革命基因,在新时代,更需要我们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
我们的党,从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考验,走过了百年巨变,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党的革命事业和理想,为了共和国的诞生和强盛,为了人民的自由和解放,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人间赞歌。也孕育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沂蒙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时至今日,这些故事依然在华夏大地传颂着,依然生生不息!
提起井冈山,人们就会想起这是土地革命的摇篮,工农武装割据的起点。当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的剩余队伍走上井冈山时,人们不会想到,就是这看似毫不起眼的革命火种,最终竟成燎原之势。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井冈山的革命战士和群众予以坚决痛击,誓死保卫根据地。当主力部队下山后,留守的战士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无数先烈把热血和生命永远留在了井冈山,永远守护着这片红色热土,其中,张子清、王尔琢就是他们的优秀代表。
提起南泥湾,人们就会想起“南泥湾精神”,想起“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些早已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心中。在延安时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恶意“封锁”,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根据地的广大群众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粮食和蔬菜匮乏,连根据地干部群众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即使如此,根据地的广大干部群众并没有被吓倒,缺乏粮食蔬菜,我们就搞生产自救,在陕北南泥湾,中央领导带头开荒,359旅的指战员和广大的群众也踊跃地投入其中,不怕苦、不怕累,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开出一片新的天地。正是靠着这股干劲,这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结果,根据地粮食大丰收、蔬菜满园。我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打破了“日伪顽”的重重封锁,并带领中国走向革命胜利的春天。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我们要始终牢记,代代传承,永葆革命本色!(确山县纪委监委 张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