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问题线索处置力度 提升信访质效
大量重复信访举报的出现,往往是对初信初访不重视,轻办理造成的。所以,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力度,对信访举报人的诉求第一时间上报、转办、交办,从源头上避免重复信访举报;认真处置问题线索,尤其对重复举报信件,要及时组织人员核查。注意核查的时效性,随时受理随时核查,避免推、脱、等而延误处置时机。采用重点案件交办、多部门联合处置、时刻沟通反馈、办结回访等方式,全力化解疑难复杂的重复信访举报案件,力争逐个息访、罢访,逐件销案。
健全完善及时回复处置机制,切实提升群众满意率。对群众举报的信访举报问题,尤其是涉及基层农村群众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涉贫、涉黑举报信件,要第一时间与举报人见面谈话,对问题情况详细了解,掌握群众心理动态,及时反馈核查结果,保证每个举报人都能详实了解核实结果。对村级的一些集体信访举报,要尽可能在最大范围内回复公开调查结果,让群众了解事实真相,化解心中疑虑。同时,要随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疏导,避免再次越级举报。要健全完善重复举报处置机制,对多次重复举报经核查失实的,要在做好信访人规劝化解工作的同时,对其信访举报不再受理,做到信结事了,避免多重受理,耗费人力、物力、财力。
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切实增强执纪监督公信力。群众举报的违纪问题线索,经核查属实的,在严格依纪依法处理的同时,注重办理过程和办结情况的反馈,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及时向社会或相关群体通报处理情况,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和应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对群众举报的违纪问题线索,经核查属实的,坚决立案处理,构成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置,坚决杜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坚决杜绝以组织处理代替纪律处分,强化惩戒力度,加大违纪行为的成本代价,使不敢腐的约束成为常态,不断增强群众参与反腐败的“获得感”,取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理解。
持续突出宣传引导,切实推动依法信访举报。举行廉政文化进农村、进社区和巡回接访活动,加大信访举报工作纪法政策和制度的宣传力度,让群众更深入地了解纪检监察机关职责和信访受理范围、办理信访举报的流程、在信访活动中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引导群众实名向所在辖区职能部门反映问题,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问题,使其能够“举报有门”。
依法规范信访行为,切实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对群众信访举报推诿敷衍、拖延不办、处理不当引发群众越级上访,或因失职渎职导致群众利益受损的,对有关人员依纪依法予以处理;对信访人故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在依法严厉打击的同时践行澄清保护机制,以公开通报等方式对失实举报予以澄清,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对非正常上访,故意缠访、闹访,扰乱公共秩序的信访人,严格依法进行处理,维护正常信访秩序。
建机制“补短板”,服务社会稳定大局。“群众利益无小事”,实践证明,信访举报多数是基层干部违法违纪,失职渎职的结果。各乡镇(街道)要建立长效机制,细化村级规章制度,使村务公开更加规范,有章可循,让每一笔涉及到群众的资金,每一项涉及到群众的项目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同时对相关信访举报人进行了沟通,调解,引导他们理性合法表达诉求。建立起基层信访举报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及时总结工作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从基层信访举报件的形成、处理、督办、接访、复查复核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有力推进,为基层信访举报化解工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西平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