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红包”别乱点
春节发红包有着美好的寓意。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过年的时候,长辈会给小孩子压岁钱,这个压岁钱就是我们常说的红包,寓意着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愿。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不断升温,一种新型的收发红包形式悄然兴起,很多“网络族”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给亲朋好友等派发红包。通过手机收发红包已成为大众娱乐、增进友谊和加深情感的一个重要社交手段。
临近春节,全家人没事抢个红包,本是一件欢乐的事情。可就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红包”为违法违纪和腐败行为提供一种新的更加隐蔽的手段。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作为党员干部不能心存侥幸,淡薄纪法意识,要警惕网络红包背后“微腐败”,真正为党员干部“指尖上的违规”划上红线,戴上“紧箍咒”。
当前,网络红包之所以会引发一些“微腐败”现象发生,概因其便捷性和隐蔽性,可以点对点收发,隐蔽性强,很难被人发现,而且还可以打着礼尚往来等各种冠冕堂皇的名义,更容易让党员干部放松警惕。诸如以前的大包小包登门送礼变成了现在的网络红包送礼,送礼者与收礼者无需见面,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方便快捷。自然而然,网络红包成为新一代的“送礼神器”。
然而,纸是永远保不住火的。世上从来就没有绝对隐身的违规“隐身衣”,也不存在绝对稳固的“利益链”。“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无数事例证明,党员干部违规违纪,无不从一个个“红包”开始,积少成多,最终在“温水煮青蛙”中越陷越深,让自己走上了不归路。任何隐蔽形式的行贿受贿都没有绝对的“隐身衣”,用纪律规矩衡量自己的所作所为,掂量掂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面前找到行为准星,才能做到不越边界、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永葆“小节”不失、“大道”不偏。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思想决定行动,违纪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思想出了问题,要防止网络红包演变成“炸弹”,党员干部在面对欲望和诱惑时,要时刻稳住心神、把住操守、抵住诱惑,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端正态度,在大风大浪面前无所畏惧、毫不动摇,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方能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遵纪守法的“清醒人”,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事业稳步向前推进。(确山县纪委监委 王金垒 陈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