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时评

天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 而难于法之必行

发布时间:2021-05-11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出自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张居正,明代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以天下为己任,不畏讥弹,敢于担当,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客观来讲,张居正的治国理念其实与同朝大多数官僚并无不同,只是他深刻认识到“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在政见上,他同他的同僚相比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但他比他的那些同僚更强悍,更果敢,手段更强硬,因而执行起来也更有成效。《明史•张居正传》以“尊主权,课吏治,信赏罚,一号令”概括张居正施政。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试图在秦国国内变法,改变秦国在诸侯国中低下的地位,以此保证秦国不被别国吞并,但多次遭受阻拦,国内局面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商鞅为保证变法的顺利实施,在朝堂上舌战群儒,在民间徙木立信。商鞅变法颁布并实施了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了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人物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强权保障变法的顺利进行。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后来居上,从诸侯国中最弱的国家,一跃为强国。后世评价,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现在,我们有法规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的问题,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的法规制度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史书记载致力于变法救世的人不在少数,成功者如张居正、商鞅者有之;失败者如王安石、王莽者也不在少数。归根究底,变法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最大不过是执行的过程是否严格、彻底。

  东汉王苻在《潜夫论》中总结道“法令行则国治,法令耻则国乱”;孟子有云“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孔子也曾说过“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熄”。历史、伟人无一不在告诉我们有法必依,有令必行的重要性。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在基层工作的我们也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日常工作中不能只喊口号,而要加油干;不能只仰望星空,而要脚踏实地,唯有认真贯彻的执行法令,才能给人民群众一份满意的答卷。(新蔡县纪委监委 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