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时评

用心专 事业成

发布时间:2023-12-27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早晨起床后,一边洗漱,一边听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上的“新闻早班车”“夜读”,听过一遍之后却不知所云,需要重新阅读;上班时间内,一边忙业务工作,一边通过电脑或手机参加网上学习培训,学习的具体内容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思想上不重视、缺少监督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心不专。

俗话说,贪得多了嚼不烂,欲速则不达。类似于上面所述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在工作中,一项工作或刚刚开头,或正在攻坚阶段,或处于扫尾的时候,又不得不铺开另一项工作,甚至接到命令同时展开多项工作,结末是手忙脚乱,来不及深思熟虑,就硬着头皮接手,“扎扎鳖拿拿鱼”的结果往往把工作做成“夹生饭”,什么事也做不圆满,自己不称心,领导不满意,群众不认可。

世界经济互融互通,相互勾连,脱钩断链既不合时宜,也的确很难。同样的道理,党员干部的工作千头万绪,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大家被推着往前走,逼着朝前行,很难做到做一事、专一事,有时干着这件事,还想着那件事,总觉得工作干不透亮,更不能保证质量。专心致志似乎成了奢侈品,拥有一颗宁静的心,一心一意致力于一事,的确不容易做到。

生活在人心浮躁的当下,扎长摊、干大事、打基础、利长远的干部不多。然而,真正想在事业上有作为的人,要有不随波逐流的定力,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毅力,养成用心专的好品质。用心专,则效率生,事业成。猴子掰玉米棒,遇鲜桃而弃玉米,见西瓜又弃桃子,随后再丢弃西瓜去追赶兔子,结果没追上兔子却落个两手空空。猴子竹篮打水一场空,在于用心不专、得陇望蜀。《孟子·告子上》讲了弈秋的故事。弈秋是著名棋手,两个人跟他学棋。一个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学棋,技艺突飞猛进;另一个却整日人在曹营心在汉,心里总想着有只天鹅要飞来,怎么样拿弓箭去射它,棋艺自然不如同窗精进。孟子指出:是其智弗若与?非然也。实则是用心不专所致。专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专是学习、工作和事业成功的基石。

有些人做不成事,重要的原因是用心不专,做不到闹中取静,不会排除干扰,心里牵挂太多,总是干着这想着那,一心挂几头。倘若专注于一物一事,下定排除万难的决心,即使是愚公也能移走大山。荀子在《劝学》里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林逋在《省心录》里说:“用心专者,不闻雷霆之震惊。”杨时在《二程粹言·论学》里讲:“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王安石在《上皇帝万言书》里说:“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他们都强调用心专一能提高效率、成材成事。不独古人对用心专有诸多论述,今人中也有不少专心致志的典范。陈望道为早日翻译出《共产党宣言》,彻夜奋笔疾书,错把墨汁当作红糖,拿粽子蘸着吃。“草鞋书记”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卸任后,投身大亮山林场22年,一心一意绿化荒山5.6万亩,价值3亿元,无偿捐献给国家。“马背院士”吴天一扎根高原,常年跋涉于天路,用60多年的行动践行誓言,成为藏族群众的“生命的保护神”。有人问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成功秘诀,他说:“要干,一直干到底,不成功决不罢休,要有毅力才行。”爱迪生的毅力就是用心专一、专一持久。

人少有聪愚之分,事多无大小之别。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无论做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无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只要择一事、终一生,用汗水去浸泡,用匠心去打磨,必能把小事做大,把大事做强,最终自成一业。(确山县纪委监委 朱国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