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时评

闻过则喜是一种境界

发布时间:2023-04-27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古人有“闻过则喜”之说,《孟子·公孙丑上》中记载:“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宋代陆九渊也曾讲,“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意在劝诫人们,听到别人说自己有过错时应当高兴,知道自己的过失时应当不隐讳,改正自己的错误时应当毫不害怕。

然而人的本性往往是“闻喜则喜”。要做到“闻过则喜”,需要一定的境界。当年,毛泽东曾把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视为“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明确要求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正视、主动改正;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指出、帮助改进;对同志的提醒批评,要闻过则喜、虚心接受。

做到“闻过则喜”,首先要端正对批评的看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端正对批评的看法就是能对别人的批评讳莫如深,亦或是草木皆兵。要正确对待身边人的批评,倘若对待上级批评敢怒不敢言,当面佯装接受、态度诚恳,事后却怨气冲天、牢骚满腹;若对待同级批评不服气、不认同,反而反唇相讥、口诛笔伐;若对待下级提的意见当面否认,事后给穿小鞋、打击报复,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批评,自然修炼不好“挨批评”的基本功。爱之深,责之切。别人对你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往往说明他看重你、在乎你,愿意帮助你成长,批评中包含着情谊和关爱。

做到“闻过则喜”,其次要有虚心接受的气度。与其事后的忏悔,难以承担的后果,别人批评时的“猛击一掌”也就不会那么难以接受,反而是跌落悬崖的最后一个机会。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旁观者的批评,往往是惊醒“梦中人”的法宝。“和风细雨”也好,“疾风骤雨”也罢,都有出出汗、红红脸、排排毒的功效。接受批评,就要拿出虚心以待、胸怀若谷的姿态,砥砺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自觉。

做到“闻过则喜”,还要有勇于改正的行动。正如毛泽东说的,对待批评,“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改进不足的行动力体现着一种担当。《论语》有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说明了更正缺点的重要意义。民主生活会是党员领导干部召开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依靠领导班子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方式。各级党组织都应利用好民主生活会,让党员实事求是的查找自己的问题,在自我查找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接受党员群众的评判和监督。真正做到敢于自我检查,批评与自我批评,而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去。

作家培根曾言,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得出的光明更干净、纯粹。磨练挨批评的基本功,就是我们进步的快车道,就是让我们做勇于自我革命的战士,永葆先进纯洁。(确山县纪委监委 陈应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