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
“发扬钉钉子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和始终倡导的一种工作方法。就是指导我们干事创业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刻苦钻研、真抓实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最后一条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年轻干部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在成长道路上要深刻领悟“钉钉子”之精髓,担起时代重任,把工作钉准、钉稳、钉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谱写改革新篇章。
要把准方向,把钉子钉准。方向准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伐坚。钉钉子,方向精准是第一位,若方向偏差,纵使力气再大,痕迹再深,亦是徒劳无功。发扬“钉钉子精神”,首要之务便是钉准方向。年轻干部初入职场,犹如一棵新苗,可塑性强,要把准方向,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以为人民谋福祉为己任,以为国家谋复兴为目标,在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中,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满足人民需求、回应群众关切上,真正把干事创业的方向找准、目标立好,精准发力,做到民有所忧、我必念之,民有所盼、我必行之。如此,方能钉出民心所向之锚,真正把工作干到人民心坎上。
要讲究方法,把钉子钉稳。钉钉子是锤子与钉子实打实的撞击,硬碰硬的较量,工作中遇到的“硬茬”,只要掌握方法,下重锤、用实劲,就能出实效、见真章。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年轻干部要顺应时代潮流,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不畏缩、不躲闪;抓铁留痕、踏石留印,要有长远眼光,脚踏实地,不能急功近利,始终保持恒心和耐心,与时俱进,创新方法,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找到群众最关心最直观的问题,排除干扰,解决问题,不断推进工作;要稳扎稳打,在实践中挑大梁、负重担,才能成为新征程中的开路先锋,实现工作效能上的新飞跃。
要坚持不懈,把钉子钉牢。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改革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蓝图是科学的、是切合实际的、是符合人民愿望的,年轻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茬接着一茬干,善于克服畏难情绪,勇于走出舒适区,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践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思想觉悟,脚踏实地,不图虚名、不做虚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以小我成就大我,一定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泌阳县纪委监委 王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