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南京大屠杀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老天一改往日温和,变得阴沉而寒冷。窗外下起冷雨,马路上积聚了一汪汪冰冷的雨水。青青的麦田裹在雨雾里,落尽叶子的树木呆立着,仿佛在回忆、祭奠86年前那个特殊的日子。
86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本军队在炮火掩护下,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惊天动地地叫嚣着,像一群群发疯的野兽,一股脑冲进南京城,见人就杀,见妇女就强奸,见房屋就烧,见值钱的东西就抢。他们的兽性在日本军官的怂恿下得到激发,狰狞的笑容浮在脸上,南京市民在他们眼里就是狩猎场的猎物,可以任他们宰杀。尸横街巷,血流成河,幸存者寥寥。日军开展杀人比赛的“游戏”,一个人能杀死一百多名中国人,他们以此为傲,竟恬不知耻地记在“功劳簿”上。
在那场血与火的屠戮里,在那个昏天黑地的血腥里,正义之光从来不曾熄灭,照耀着苦难的中国人、南京人,给后世留下珍贵的影像、文字。美国人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用镜头记录下了大量影像,保留下那段惨绝人寰的人道主义灾难。德国人拉贝拒绝撤离南京,在自家的院子里救护了600多名来此避难的中国人,留下了《拉贝日记》,还原历史真相。多年后,一个叫张纯如的美籍华裔女孩,二十几岁的年纪,却不忘国耻,广泛收集资料,采访目击证人,含泪写下了《南京大屠杀》一书,成为当时最畅销的作品。她被日本右翼势力疯狂报复和骚扰,患上忧郁症,36岁时自杀身亡。
历史不能遗忘,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国耻更不能忘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铭记南京大屠杀,可以点燃广大中国人爱国的火焰,激发奋发图强的豪迈情感。自2014年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来,每到12月13日上午10时,全国瞩目的公祭仪式都会准时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如期举行。防空警报拉响,汽笛长鸣,车辆停止运行,人们垂首默哀……遇难的三十万同胞,你们可曾听见了年复一年的祭奠,可曾感受到十四亿中国人的痛悼?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教会我们明白的道理。中国人天性善良,不侵略他国,但也不容他国侵略。中国人长期反侵略,用血与火书写了一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独立、人民自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如今,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富民强,帝国主义再也不敢小觑中国。然而,受国内各种不良思潮影响,受国外各种不良认知熏染,个别人要忘记那段屈辱史,否认日本侵略中国的不光彩历史,这是居心叵测的,更是危险的。公祭日的设立,可以年年岁尾敲响警钟,警醒人们不受别有用心者蛊惑,不忘那段空前的血泪史,牢记曾经的灾难史,挺直脊梁,鼓舞斗志,顽强前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写在中国历史上的醒目的耻辱的符号,日本政客抹不去,那些不承认侵略历史、妄想搞历史虚无主义的坏透了的人也抹不去。中国人民不但会牢记那段历史,更会在特殊的日子里祭奠,用特别的方式不忘国耻,教育后人。(确山县纪委监委 朱国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