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廉为荣 贪为耻” 扬廉风正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这是党性的本质要求,是对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再次宣示,也理应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立身立德、干事创业的行动准则。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要努力做自我革命的表率、遵规守纪的标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追求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大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促进党员干部修身养德,将廉洁文化深入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心灵,进而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让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处处充盈。
以“廉为荣 贪为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廉耻观,孔子提出“行己有耻”,孟子说人要有“羞恶之心”,欧阳修曾言“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龚自珍说:“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廉,是廉洁无私、克己奉公。官员的廉洁是政体延续的命脉所在。纵观古今中外,治乱循环,皆是“廉则兴,贪则衰”。人唯有知耻,方能自觉约束自己,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廉”为政本,“贪”伤国基。“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写下了追求廉洁政治的新篇章,是新时代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资源宝库。从“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焦裕禄到“不沾公家一点油”的谷文昌,再到“用最低的物质生活,追求最高的精神富足”的“草鞋书记”周永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未放松过对清正廉洁的要求,涌现出无数榜样,这种“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廉洁基因,值得新时代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反腐败必须永远吹冲锋号。一时清廉,不等于永远清廉,现在是“政治上的明白人”,不等于将来永远是“政治上的明白人”,职位提升也并不意味着党性觉悟自然提高增强。纵观落马官员的从政经历,不少人从廉吏能士向贪官佞人滑落,都有着久居权位修身松弛、党性怠惰的相似诱因。从“廉”到“贪”,处处是诱惑陷阱,时时可能触发廉政风险。“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同样没有暂停键,谁也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
祸患常积于忽微。许多误入歧途的年轻干部,都是从“一顿饭、一张卡、一个红包”这样的小事小节上失守的。年轻干部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都知荣辱、存戒惧、守得住,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干大事、成大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官清则身轻,自律则自由。从古人的“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到革命先辈的“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只有持之以恒地修养党性,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不计职位高低、一己得失,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纪检监察干部要树牢“廉为荣 贪为耻”的价值观念,让青春之光照亮奋进之路,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成就清白人生,让清风正气不断充盈,在平凡岗位的奋斗中出彩闪光,为逐梦前行的伟大时代写下生动注脚,以最美青春敬献祖国。(泌阳县纪委监委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