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三步曲”
近日,阅读了丁捷的反腐纪实文学作品《追问》。该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是作者深入秦城监狱采访具有严重贪腐行为的前政府官员后推出的力作。该书通过落马官员的口述纪实,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贪腐细节,描摹出他们从破纪到破法的过程,揭示了腐败分子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出他们灵魂堕落的清晰轨迹,是直指人性的“罪与罚”,既令人惊诧惊悚,又让人感觉匪夷所思。阅读该书,从中不难窥出贪官堕落的“三步曲”。
欲壑难填,惯性攫取好处。作者在采访中与28位厅级以上的贪官深度接触,与其中13人长谈,探究他们贪腐细节中表现出的人性的复杂与贪婪。案中人深有感触:“权力是最好的春药,一旦拥有,自觉减少与放弃,难上加难。”巨额受贿、玩弄女性、生活糜烂的某市委常委沦为阶下囚后坦白自己:“唱着草鞋觅铁鞋,脱掉草鞋换皮鞋。踏破旧鞋得锦绣,换上新鞋成囚徒。”他发达前勤奋朴素,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走上领导岗位后沉溺在欲望里逐渐迷失自我,甘做不归人,把大好前途葬送,把自己变成囚徒。西部某省的赵副市长面对老板围猎,一开始处处设防,但最终被老板找到软肋,败倒在女色的诱惑中,步步沦陷,积习成性,家外安家,一而再,再而三。他虽不接受金钱贿赂,却接受色情贿赂,仍然跳不出腐败的泥沼。很有能力、事业有成的他面对作者采访,不禁感叹:“权力和能力加身,若运用不好,就是两个妖孽。”某省文化厅副厅长失察甚至纵容分管的下属单位的多名领导干部和专家,利用公权力和信誉偷盗、制假、贩卖字画文物,他也在高价“售卖”自己的作品中分得“一杯羹”,最终为风雅所殇。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没有时间接待来自各地的下属和老板们的“孝敬”,安排家属为他分担这项“杂务”,纵容其妻直接收钱,利用牌桌收钱,敞开口袋收钱,“进账”过亿。市政协主席李立青被某老板看作“潜力股”,别有用心地一番“包装”,打通关节,不断提拔,李立青再用项目工程回馈该老板,还伙同妻子、女婿等亲属收受贿赂4600余万元。无论是当初受贿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只要吸食了一口这种特制“毒品”,就会吸第二口、第三口,都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有个轿夫抬轿的故事讲得好,轿夫穿了双新鞋,雨天里赶路,一开始还拣好的地方走,一旦错踏泥水脏了鞋子,就不再爱惜,任自己深一脚浅一脚走下去。贪官何尝不是如此,贿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闭不上。
恬不知耻,变着花样享乐。书的作者感叹:“这是一群怎样五花八门的灵魂啊,一套套多么荒诞的人生逻辑,一种种多么无常的好恶,一番番多么怪诞的精神形态,它们纠结在一起,混乱成一团,激愤着你的常情,颠覆着你的常识,涂改着你的常理。”贵州省副省长王某某家中私藏4000多瓶茅台酒,东窗事发前为消灭证据,连夜把年份茅台倒入下水道。福建某贫困县县委书记大放厥词“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人送外号“三光书记”。变态组织部长利用职权祸害300多个女人,想打造出一支特制毛笔。美臀女书记用身体开路,靠性贿赂达到人生巅峰,包养小鲜肉男宠。县级市的教育局长贪污3亿,在学校开后宫选妃,与103位女教师有染。某官员的一条腰带就价值21万,包养多对双胞胎姐妹花供自己玩乐,且订有淫乐计划,被抓时还在吃补药。一位贪官名下房产多达2714套,房产证重达105斤。某市委书记用传销方法发展情妇100多人。某贪官不开心就让下属学猪叫逗乐。有个贪官盘下整个小区的房子,只为方便管理自己包养的100多位情妇。为了哄女明星开心,某贪官出手阔绰,豪掷上亿元的安慰费,666万、888万的红包让女明星收到手软。有卑微的职员找门路求办事,送上1500万元的红包,却被领导嗤之以鼻。有的贪官视50万的茶水费司空见惯,受贿2亿元现金,感觉东窗事发时偷偷烧掉。这些官员在贪腐享乐的酒池肉林里沉醉不醒,过的是“浓缩人生”式的糜烂生活,却自视为高人一等,事业成功,人生出彩。
身陷囹圄,人生步入幻灭。中国有些老话说得好,为人性扭曲、人生颠倒者下敲响了警钟。德不配位,登高必跌重。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纸包不住火,多行不义必自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身边有余应缩手,眼前无路早回头;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翻检古往今来的贪官录,哪一个不是失去理智后一醉不醒,在纸醉金迷中跌倒?哪一个不是失去自由后才体会到自由可贵,面对法律的审判流下两行忏悔的浊泪?树倒猢狲散,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猢散狲去,树已千疮百孔;人散宴冷,残留满桌狼藉。正像书中的某贪官在接受采访时感叹:贪得再多,最终两手空空,落下污名的人生毫无意义;倒不如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为百姓多谋福祉,让人生在奉献中闪光。
阅读《追问》,心情沉重,万千感慨化为自励自警自醒。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从书中人、案中人的声声追悔中汲取教训,守牢廉洁自律底线,做到常守守长。权力是把双刃剑,为官者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做到权不私用,权为民所用。要谨记总书记的谆谆告诫,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像郑板桥一样“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像于谦一样“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像周敦颐笔下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追问》留下的不只是纪实,是灵魂的拷问,是对后来者的警示。(确山县纪委监委 朱国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