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轮看时代变迁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交通工具的变迁,是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小汽车、火车、飞机,这些交通工具的车轮上承载的不仅仅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更是代表了中国的发展正在蒸蒸日上。
建国初期,物质条件还极度匮乏,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较低,出行基本要依靠步行,即使是干部进城下乡也只是用脚一步步丈量。
独轮车,曾经在淮海战役中大展身手,解放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比较重要的交通工具。独轮车又称小车、手推车、江北车,原先用来载货,因重心较高,不易掌握,一般贫民苦力均乐以独轮车代步或运物。后兴起的人力车,因车速快好掌握,独轮车遂趋没落,仍旧以载货为主要功能。
小时候,记忆最深的还集体的牛车,那时“牛把式”是很神气的,因为一辆牛车是全村集体的主要运输工具。后来分产到户,条件好的家庭才能拥有一辆牛车,娶媳妇能用上牛车就是一件很荣耀的事了。
后来,出现了架子车,南方人称之为板车。因其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成为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豫东农村几乎家家都有架子车 。每到收获的季节,农村的汉子就一辆一辆地拉着架子车下地了,拉车的多是男人,车上坐着妇女和孩子。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架子车逐渐被小三轮、拖拉机所取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城市到乡村,人人都以拥有一辆自行车为傲。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被称为“三转一响”,而自行车居首位。随着摩托车、小汽车的发展让自行车“风光不再”,而现在自行车又因其环保健康的属性又重新开始流行。
八十年代中后期,摩托车作为一种时髦的代步工具,飞入寻常百姓家。幸福250摩托车,车身颜色以红色为主、外形霸气。到九十年代初期,笨重的幸福250摩托车也被秀气小巧的木兰踏板摩托车代替。摩托车的出现到普及也让人们出行由人力、畜力到机动的飞跃。
解放初期,公交车只是在大城市出现,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公交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到80年代中后期,公交车的运载能力主要是增加车辆的长度,铰接车成为了一种流行。到了九十年代,陆陆续续开始增加公交车路线,大中小城市都出现了公交车的身影,今天,村村通公交车政策的实施,彻底解决了人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公交车已通行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城市和乡村,成为我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曾几何时只有公家单位才能拥有的小汽车突然“飞入寻常百姓家”,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私家车开始走进富裕家庭,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眨眼之间小汽车已全面普及,家家拥有小汽车已经从梦想走向现实,小汽车的快速发展简直让人措手不及,正当我们还正驾车携妻带子走探亲访友、旅游购物的路上时,有眼光的车友们已经向着舒适、环保的方向迈进了。
从1952年第一台蒸汽火车,到绿皮火车,红皮火车,再到今天的CRH动车组,一辆辆形态各异的火车,不仅是外观的变化,在技术上也不断突破,让老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安全,高效,快捷。中国铁路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高铁时代,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铁路的领跑者,我们出行不仅节约了时间,还为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模式和机遇。
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不再需要单位介绍信,只要有钱就能买机票,坐飞机就开始慢慢普及了。到如今,飞机缩短了我们与世界距离,实现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愿望,国与国之间已不再那么遥远。
从车轮看时代变迁,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完全不同以往。建国70年来,人们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交通工具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出行更快更便捷,这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让我们一起祝福: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泌阳县纪委监委丨图:毕友友 文: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