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要闻 -> 本地要闻

清风文苑 | 一碗暖暖的腊八粥开启新年

发布时间:2022-01-09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俗话说进了腊月门便有年滋味,腊八节到了,用温馨的火炉,取幸福的焰火,拿美好的汤锅,煮甜蜜的暖心粥,欢欢喜喜期盼着新年的到来。

  这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慌年”。大人们慌的是如何“拼”钱过年关,孩子们慌的是新衣新帽、放假放炮。

  那时候,家庭条件普遍不好,但这丝毫不影响大人孩子对过年的热情。于是,年前的这些天,村庄通往乡镇集市的那条泥泞小路上便会热闹非凡:一辆辆拉着农副产品的架子车,一股股肩挑人驮的人流,汇成一支浩浩荡荡“赶年集”的队伍,人们一路上说说笑笑,一点也看不到他们“拼钱”的焦虑。

  等到手中终于“拼”来了花花绿绿的票子时,一家人的心里才会踏实起来。紧接着,春节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村里村外已经能听到零零星星的鞭炮声,空气里也有了隐隐约约的火药味。

  于是,这几天,家家户户热气腾腾的饭桌上,大人孩子都是在谈论过大年的打算。大家七嘴八舌、兴致勃勃,就连一年下来被日子煎熬得很少有笑脸的父亲,也面容和蔼起来。最后,还是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统筹兼顾、拍板定案。

  首先,要考虑的是奶奶。她老人家年事已高,为这一大家子人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是大功臣,看看一群孩子哪个不是她拉扯大的?啥都不买,也得先给她老人家扯件新衣服,让她新鲜新鲜;

  大闺女虽然出门子好几年了,但我们不能忘了她的好。为了咱这个穷家,当年聪明、成绩又好的大闺女,已经读到高中了,却硬是谢绝老师的再三挽留,哭着告别了学校,回家帮着多病的妈妈干农活、理家务。今年说啥也得给大外甥多留点压岁钱,大闺女心里苦呀......

  懂事的二闺女,转眼已经变成十四五岁的大姑娘了,今年无论如何也得给她买件她心仪已久的高领毛衣。听旁院的大梅说,闺女早就相中集上服装店里的那件天蓝色毛衣了,偷偷地去看过几次,但从来没回家说过;

  小儿子整天眼馋着邻家伙伴的那只仿真小手枪,闹过大人几次都没舍得买,还挨了大人的打骂,趁着这会儿手头儿有点宽余,一定得满足孩子,不然做父母的会心中愧疚的;

  当然,最辛苦、最委屈的还是孩子他妈。本就一身病,可一年到头,地里一身泥,家里一身汗,修修补补,洗洗涮涮,很少睡过安稳觉、吃过应时饭,这个年一定得给她添置一件花衣裳补偿补偿!另外,还要多留点看病的钱。过罢年,一定得带着孩他妈去城里的大医院看看,不能老是怕花钱就这样拖着了。男人在对着自己的女人说这番话时,满眼流淌的是爱怜和心疼,一旁的女人边听边流泪……

  一顿简简单单的农家粗茶淡饭饭,全家人吃了很久、很久。

  接下来的日子,大人孩子都会一天到晚不停地为过年做着准备。一天接一天地赶年集,一样接一样地买年货,一件接一件地兑现给一家老小的承诺,最忙人的是准备春节的吃物:蒸年馍、煮大肉、炸过油菜……

  此时,村头大田中的麦子,正盖着厚厚的“棉被”静静地过冬,家中的几头牲畜,正惬意地卧在暖和和的牛棚里,闭目养神,享受着难得的清闲,就连家家户户的看门狗也温顺了许多……

  过了腊八就是年。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就连春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家户有鱼有肉有新衣服穿。还有的人带小孩出去玩,人们放鞭炮,挂灯笼,点爆竹,贴窗花,走亲戚,吃饺子,备年货,守岁,给小孩压岁钱,手机拜年越来越时尚,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手机或者视频互相问候,一声新年好,加深了感情……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喝上一碗暖暖的腊月粥,收拾好心情,大步流星迈向新年新征程。(遂平县纪委监委 史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