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要闻 -> 本地要闻

清风文苑 | “耕”与“读”

发布时间:2020-05-14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开门两件事,耕田与读书。自古以来,以“实干”与“进取”为精神内涵的“耕”与“读”就备受人们重视,且对后世产生着积极又深远的影响。

  清代张履祥曾在《辛丑元旦春联》中写到:“率素履攸行,耕则良农,读则良士。”大致是在阐述:人要以朴素至简的态度处世,努力耕田能成为优秀的农民,努力读书能成为优秀的士人。这句话便是“耕读”思想的集中体现,道出了“耕”与“读”的重要性,也即是想要成为优秀的人必须努力拼搏进取。而更早见于此类思想的,是唐末五代章仔钧在其著《章氏家训》中所述:“传家二字,曰耕与读”。由唐至清,以“实干进取”为中心思想的“耕读”文化逐渐成型并沿袭开来。

  回望过去,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扮演着人类文明“引领者”的角色,这不仅靠“耕读”文化的世代延续,更归结于“耕读”精神的源远流长。五谷非播不可收,非种不能活,春耕秋收自古便是农家生产所遵循的自然法则。凡从事农业劳动者,与农具为伍、与天地相伴,在披星戴月、周而复始的辛勤劳作间,他们身上从不缺少不怕吃苦、奋勇争先的实干进取精神。做学问者亦是如此,要想“田间”产量足,不仅要深谙“自然规律”——找到学习方法、习得俭朴做派,更为重要的是看流几分汗、受几成苦。此类不怕吃苦、奋勇争先的劲头,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中华儿女与生俱来的特有气质——“耕读”精神。

  不怕吃苦、奋勇争先,“耕读”文化下的“耕读”精神恰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缩影,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精神的具体体现。一路走来,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的共产党人经历了风风雨雨,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始终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字当头、“干”字为先,艰苦朴素,行稳致远。忆往昔,星火燎原、涓流成海。正是靠着不怕吃苦、奋勇争先的劲头,从上海石库门和嘉兴南湖出发的党已发展成为有着8900多万名党员的领导一切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看今朝,生生不息、未有穷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全党仍在以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勇搏击。

  新时代新征程,“耕读”精神现如今还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养分,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每一个平凡岗位予以新的方向和力量。越是艰险越向前,于我党如此,于纪检监察更是如此。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必须驰而不息抓好正风肃纪反腐。守土有责、亦须尽责,这就要求每位纪监干部在攻坚克难中勇挑重担,在担责尽责、苦干实干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天下之任为己任、以百姓之心为己心,真正做到敢作为、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纪监干部须秉持实干进取精神,“读”好实干苦干之传家宝,“耕”好担责尽责之责任田,以扎实的工作成效诠释忠诚与担当,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尽责的纪检监察铁军。(确山县纪委监委 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