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以监督“硬举措”托起营商“软实力”
3月23日,正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线上一派繁忙,金黄的花生油从灌装到封箱一气呵成。公司主管汪涛感慨道:“从签约到投产仅用9个月,这样的速度背后是政府‘保姆式’服务,更有纪委监委全程护航的硬核监督。”
“小窗口”廉洁“大民生”。在正阳县市民服务中心,“办不成事”窗口成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兜底站”。县纪委监委通过定期筛选窗口来访事项,深挖政策落实“中梗阻”,推动职能部门优化流程、主动作为。例如,鲁花项目落地时,土地审批曾因部门衔接不畅卡壳,县纪委监委通过驻点监督,协调自然资源、环保等部门现场办公,将原本需要3个月的审批流程压缩至30天。这种“问题收集—分析研判—督办整改”的闭环机制,已推动解决企业难题200余项,让“办不成事”窗口真正成为“能办事、快办事”的民心窗口。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县纪委监委在全县设立8个营商环境监测点,选聘10名企业负责人担任监督员,通过“线上扫码+线下座谈”直报问题。某次走访中,一家企业反映惠企补贴未及时到账,纪委监委当天启动督办,3日内资金到位,并倒查责任链条。此外,每季度开展的“重点股室作风评议”让干部倍感压力。通过“两代表一委员”、企业代表和网络投票综合评分,排名末位的部门负责人将被约谈甚至调岗。
从“项目台账”中感受“服务温度”。针对重大项目,县纪委监委建立全周期监督台账,紧盯招引、审批、建设等环节靠前监督、全程监督。以君乐宝乳业二期项目为例,专班监督组发现施工许可办理滞后,立即约谈住建局负责人,推动“容缺受理”机制落地,项目提前2个月开工。
“监督不是冷冰冰的问责,而是带着温度的护航。”县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通过“联企结亲”行动,班子成员带队走访企业160家次,既当“政策宣讲员”,又做“问题协调员”。
以案促改破除“躺平”痼疾。“吃拿卡要、推诿扯皮是破坏营商环境的毒瘤。”县纪委监委聚焦执法、审批等高风险领域,开展“体验式”暗访,查处典型案例12起,通报曝光5人。
如今,在正阳县纪委监委的有力监督下,全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选择落户正阳,君乐宝乳业、万锂新能源等企业纷纷追加投资,二期、三期项目接连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鲁花、牧原等企业从“头回客”变“回头客”,带动上下游30余家配套企业落户,形成花生加工、奶制品、新能源三大产业集群。2024年,全县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3%,GDP增速跃居全市前列。(正阳县纪委监委 邹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