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的慈母严父
父母的爱是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像呵护幼苗一样保护我们健康茁壮成长。在父母的悉心关怀照顾下,我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父母虽然离儿女已去,但二老的音容笑貌依然萦绕于脑海,浮现在眼前。父母的谆谆教诲每时每刻都激励着我积极上进、奋发图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乐业敬业勤业,在职业生涯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默默奉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我所知悉的是,母亲在娘家排行老大,不识字,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忍坚毅的优秀品格。我记忆里,母亲啥活都能干,洗衣做饭,割草喂牛,照料弟妹……干庄稼活也是一手好把式儿。由于父亲工作忙,特别是麦收农忙季节,父亲因工作原因有时不能回家收麦,母亲自己就艰苦奋斗,自立自强,暗下决心学会了打麦扬场,让父亲安心在外工作。在我家,母亲一生精心伺候了老太、老奶、爷奶,悉心照料了未成年的叔辈、儿女、孙子孙女等六代人,对长辈孝顺孝敬,对平辈包容关怀,对晚辈和蔼关爱。在物资相对匮乏的那个年代,母亲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但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不饿着不冻着,含辛茹苦地抚养子女健康快乐成长。母亲与邻里妯娌和睦相处,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特别是谁家新添人丁了,母亲经常帮邻居们做婴幼儿棉衣裳,大小得体合身,左邻右舍无不赞赏称赞母亲热心肠、针线活特好。所有这些,构成了我家家风的一个方面,母爱一直烙印在我们的记忆里。
父亲在儿女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不苟言笑,很严肃,戴着一副黑色镜框的高度近视眼镜。只要他眼睛一瞪,不怒自威。大姐和我们兄弟四人都非常害怕父亲。兄弟几个从小到大都没少挨打,可能是父亲受传统教育“严棍出孝子”的缘故吧!至今,我们兄妹几人都爱老护幼,被邻居称赞。
在我求学的历程中,父亲也送过我上学,不过只有仅仅一次,屈指可数。记得小学一年级秋期开学的第一天清晨,父亲早早地起床做早饭。那天早上吃的是馒头和小葱拌豆腐,喝的是面稀饭。在做饭的过程中,他还把这道家常菜的“秘诀”传授给我。父亲先把一整块豆腐切成若干个均匀的小方块,随后放入盘中;在把锅加热一段时间,待出锅冷却后,把案板上切好的小段葱叶放入其中,加盐和盘中的豆腐一起轻轻搅拌均匀,最后再浇几滴小磨香油,一道爽心悦目的家常小菜就做好了。一盘小葱拌豆腐便清清白白地呈现在我眼前,秀色可餐,至今记忆犹新。在我津津有味品尝的时候,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小学生了,以后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长大后要像小葱拌豆腐儿一样清清白白做人做事。”至今每当和三五好友小聚时,只要餐厨里有小葱拌豆腐,都不由自主地点上一盘这样的家常小菜,清爽可口,睹物思人。吃过早饭,父亲督促我整理好开学必备的物品,我背上新书包开心地像小鸟一样跟着父亲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到校后,父亲为我整理好书包,特意叮嘱我在校要尊敬老师,认真听讲,好好学习,放学的时候按来时的行走路线尽快回家。中午放学后,我马不停蹄地赶紧回到家,向父亲报到。父亲仔细地询问班级在哪儿、老师贵姓、多少学生、坐在第几排等等,我都一一如实回答。随后,他语气变重、语调上扬,眼睛瞪得大大的,严厉地说道:“今天早上送你去上学,我看了一下时间;早上七点钟从家里走,从咱家到学校步行十分钟多一点。从今往后,早上吃完饭七点准时从家里走去上学,放学后十五分钟以内按时到家,回家迟了,你小心着”!当时的我低着头,怯怯地答应着,害怕挨打!这是我人生中仅有的一次——父亲送我上学!从此以后,我严格按照父亲的要求早到校、早回家,不给公务繁忙的父亲添乱。时光荏苒,光阴似箭,父亲为“小牛上套”,立下了规矩,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也时刻铭记着一个“早”字,至今仍保留着这个好的习惯。不管是领导召见、还是朋友聚会,我总是比预定的时间提前早到几分钟,预留好宽裕的时间做好准备工作。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家是温柔的港湾。父母的逝去,让我深深地懂得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内涵!时隔多年,在我的心灵深处,总有父母的影子,总有一种声音如雷贯耳,就是母亲培育我成长,父亲教导我扣好人生中第一粒扣子:心存敬畏,严守规矩,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泌阳县纪委监委 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