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清风文苑

秋风凉,白露至

发布时间:2022-09-06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从诗经里翩跹而来的白露,是秋季最讨喜的一个节气,几分诗意唯美,几分浪漫深情,期待中清清爽爽的秋天,就是从这一滴露中生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清晨,门前的草丛上和树叶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沾湿行人衣襟。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人间的水。白,是天上的月。水月相逢,人间仲秋。

白露是热与凉的分水岭,代表暑热的结束。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秋凉,“白露勿露身”,到了白露,不能再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那种夜凉如水的感觉慢慢浓郁起来,一种浸透肌肤的凉意飒然而至。

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三候都与鸟有关,鸿雁民间俗称大雁,玄鸟即燕子。大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而众多的鸟儿换上丰满的羽毛,开始贮存干粮以备过冬。这时节,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准备向南飞,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风清之夜。金秋白露,物华将尽,看大雁以“一字阵”或“人字阵”布阵南迁,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大雁是善良友好的使者,临行前好像在给人们传书送信:天气冷了,要收割的庄稼赶紧收吧,也要备好寒衣,迎接三秋大忙季节的到来。此时,农民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田野里,金灿灿的稻谷垂下头,圆鼓鼓的大豆四处摇铃,火红的高粱笔直点燃了天空和大地……庄稼们铺就了秋天最好的底色,都在走向丰盈,热闹繁忙的秋收次第展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诗《归园田居》中的白露时节,是恬淡惬意的。杜甫作于秦州的《月夜忆舍弟》写尽了亲人离情:“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集露为饮也是古人一种极致的风雅。古人认为,露水以秋季为佳,尤其在白露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露水是一年中最好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秋风凉,白露至,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淡妆出镜,冷艳登场,打开了一幅幅金秋灿烂的精美画卷。(确山县纪委监委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