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苑 | 廉政建设之春
从苏琼悬鱼拒腐,林则徐赴任途中不受接待留美名,青天包拯不持一砚归,于谦刚正不阿、秉公办案,到郑培民“做人为先,万事民为先”的民本意识,牛玉儒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积极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任长霞铁肩担道义、巾帼捍警威,祁爱群忘我工作、节俭朴素、甘作人民公仆。从古到今,在权力和制度的后花园里,从来都不缺少廉政的典范。这些绵延流传下来的枝枝奇葩,透漏着春的消息,廉政建设的春天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如果立国、立身无能为继,为官者书写清廉人生不失为最好的选择,也是民众们街谈巷议中能够听到的最好口碑。当然,廉,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品格,是做人的态度,是为官的责任。从字形上看,“廉”是笔直站立的双脚,“腐”是耽于享乐和占有付出的本身的代价。在贪欲的路上越走越远的人,从来不惮于抓牢钱物的双手被拉抻断裂。“廉”和“贪”之所以成了两个性格相反、词义截然对立的词语,而且廉洁和腐败常在一念之差,后果也天壤之别,这主要是“权力”在其中的衔接作用,政治权利这把硬弓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与“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两种权力观,拉到了两个极端。说到底,对待权力的态度,无外乎表现在“克己”和“奉公”两个方面,两种态度,造就迥然不同的两种人生。
克己
史上最经典的莫过于以下官员,他们从言行上都给世人怎样为官树立了典范。
东汉中期后,朝政腐败、官吏贪污。杨震被任命为太守,赴任途中,与其有师生情谊的县令王密突然来访,为感念杨师之教诲,王密从怀中取出十斤黄金,赠与杨震。杨震却说:“你应该把这份心意回报给朝廷、百姓才对。”王密以为杨震有顾虑,就说:“现在是深夜,不会有别人知道的!”杨震怒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当场愧得无地自容,悻然离去。在金钱面前不动摇,据别人的金钱为己所有,可不仅仅是惧怕别人知道这么简单,这是最原始、最朴素的道德意识使然,不是自己的,永远都不会占为己有,作为官员不以权力谋私利,这是为官的基本之道。
春秋时期,宋国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战国时宋国大臣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玉之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信誓旦旦地表明这是块经过专家鉴定的、的的确确的美玉,务求子罕收下。子罕掷地有声的回答至今仍被世人传为美谈,“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以不贪为宝”,这是怎样的难能可贵?金钱宝物作为人们生存、谋求幸福归属的重要载体,不贪恋占有也许有点不近人情,然而就有子罕一类的清廉人士,出乎寻常地想远远避开这些玷污自身品格的另类财富,在财物面前表现得极其镇定和淡然。这些古朴而又高尚的道德品行在新时代的政治的花园得到了另一种延续、解读和传达,那就是廉洁奉公。
奉公
孔繁森进藏,不能为母尽孝。山东省在选派孔繁森进藏工作时,组织上问他有什么困难,他说:“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临行,孔繁森向年迈多病的老母亲告别,母亲舍不得地问“不去不行吗?”“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那就去吧,公家的事误了不行……”简单的对话,朴实的语言,却透露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精神,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人生第一选择,拼尽生命播撒阳光。
祁爱群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来到缺氧高寒的青藏高原,离开急需照顾的5岁女儿,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以身殉职也许是生命的不济、命运多舛,但这是太过于投入的重要后果,身心投入一个地方,就会忽视自身,他们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篇章,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精神和力量,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贡献,承受着忽略、背离本我及私我能力的遗憾,然而坚持不放弃,克己奉公除了受朴素传统的道德观念支配外,廉政建设的制度约束机制也是成为促使新时代共产党人和为政者,为官造福一方、做人克勤克俭的一种要素。
制度
“物欲横流,人心不古”是对现代社会一个侧面的反映,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丑恶现象也泥沙俱下、乘机袭来。人们也似乎越来越退去了身上那种纯朴的民风。生活的社会环境,处处充满着物质的诱惑,朴实的民生道德慢慢变淡,人心思变,纯朴的道德风尚严重缺失,何况某种权力在手,可以任由支配的当政者,为官一方,他们要经历方方面面关系网中权力和利益的交易,经受金钱、亲情、道德和心理之间冲突的考验。此时,如何选择,选择后所承担的后果,必须由制度来约束。用制度规范从政者的行为,督促廉洁从政,违反规章制度、越轨的事情莫粘,在法律和规章制度范围内行使权力,人情、法律、道德、制度涵盖的范围内履行职责。建党百余年来,廉政建设者们用制度和自身素质的一致,为当政者树立了良好的为官形象,真正的踏实做事,秉公为民。权力的约束机制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廉政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现代的郑培民们、祁爱群们,在万千诱惑于一身的社会,他们克己为公,舍弃了许多本来可以享受的物质条件、天伦之乐和较好的工作环境,选择了远离亲人、条件艰苦、情况复杂、责任大、担子重的工作岗位。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在金钱的侵蚀下、在私欲的诱惑下,一些意志薄弱的官员如胡长清、成克杰者们见利而忘义,背弃了道德良知,肆无忌惮地践踏法律、道德和约束制度,影响了为政者的整体形象。当然,他们会得到应有的处罚,作为反面典型,他们也警示后来者:僭越法律、僭越制度、必将严惩。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多次说过,党员干部要想做到廉和公,“一靠制度,二靠考核,三靠监督,三者缺一不可”,要让制度真正成为悬挂在每一个党员干部头上的宝剑,只要出轨,定斩不饶,绝不姑息养奸,更不搞“下不为例”,这样才能真正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上下同欲,利可断金”的威慑力和影响力。
为官者能否造福一方,清廉仅仅是最起码的要求,能否有所作为则是清廉为官的更高境界。在嘈杂的环境中,为官者如何能保持淡定的心态,在其位谋其政,使群众能感受到为官的逼人清气,真正享受到清正廉洁的文化和政治氛围及所带来的利民、为民的好处。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朝包拯以其言传身行,有效杜绝了地方官吏向民间工匠和作坊索取进贡物品,拒绝了民不聊生,减少了怨声载道。可是克己却不能克人,个人的清廉以及卸任都是人制社会的最大遗憾,他毕竟带不起整个清潭,继任或下任官员的德行操守是清正之风能否维系的重要因素。加强廉政制度建设,明确道德和制度的约束力,把整个权力行使的过程晾晒在阳光下,增强透明度,加大公开化,纯朴的官风、民风也许会逐渐复苏。
那样,廉政花园的春天才能历久弥新。展望明天,廉政建设必将鲜艳夺目,而未来必然硕果累累。(遂平县纪委监委 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