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 | 在“变”与“不变”中的坚守与担当
时间如水,缓缓流逝。2003年10月,我从军营转投纪检监察战线,一晃就是十六个年头。十六年的改革发展,绵延持续的物事嬗变,我和同事一道在“变”与“不变”交替中,共同经历见证了纪检监察事业的发展和辉煌。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随着岁月穿梭,不知不觉间,我现在身边的同志走了一茬又来一茬,不少老领导、老同事或因退休、调动等原因不再在一起工作共事,但他们好的作风和精神却一直刻印在心,不敢或忘。县纪委原办公室主任曹树华是我到纪委工作后的首任直接领导,他待人和善,作风严谨,工作精细,极为负责,有时甚至苛刻到“吹毛求疵”的地步。记得有一次赶一份讲稿,他带着我从早到晚,一直到次日凌晨方交付印刷厂胶印。就在从厂里回家途中,他觉得心里还是不太托底,便又拉上我直接到印刷车间,两手捏着胶印底片,对着日光灯,他一张我一张交互核校,延续到天际发白、厂里面催印,才恋恋不舍回来。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二楼印刷车间楼梯又陡又滑,加上将近一昼夜的持续工作,头昏沉眼昏花,下楼梯时还磕磕绊绊扭伤了脚踝。事后,他告诫我,做事要“小心无大差”,“多来一遍”既让领导放心,也让自己安心。后来,这位老领导因年龄和身体缘故在县纪委副书记任上退了下来。像这样给人以感怀激励的人和事,在我工作经历程不胜枚举。前几年,机关用车非常紧张,当司机无疑是辛苦和劳碌的,每天早起晚归连轴转,有时忙起来几天都不着家。记得有一次闲聊,有位姓王的师傅说,这一段太忙了,每天回家都是三更半夜,早上天未亮又要出车,一天到晚都不能与孩子说句话,现在孩子都忘了我长的啥模样。虽然笑谈,但也不无透露出大家忘我工作的劲头和热情。这些年过来,不论是领导还我们一般工作人员,都对苦过熬过的“激情燃烧岁月”历久弥新,老领导老同事工作上那种作风和拼劲,就像种子一样在我和新同事身上生根发芽。
随着时间推移和改革的持续深入,现在纪检监察机关同以往不可同日而语,前后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不仅硬件环境有了极大改观,特别是人员力量壮大了,县纪检监察机关由原先的四、五十人扩充到现在的一百来号人,很多都是近年新招录选调进来的,年轻有为,朝气蓬勃。“变”是规律、是大势,永远不为人的意志有所停滞;但不管环境和人事如何变化,蕴含其中、恒久“不变”的,却是那些推动前进的根脉传承。正是在那些老领导老同志激励带动下,好的精神和作风薪火相传,代代相守,年轻的一代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一代接着一代把纪检监察事业推向前进。(上蔡县纪委监委 朱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