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印寸心 浩然充两间
忠诚印寸心 浩然充两间
——读《共产党史人物传》有感
“血洒羊城五十年,赢来祖国换新天。风吹雨打征船急,虎伏龙降万众先。江山何处寻忠骨,日月长悬照史篇。莫道人间春尚早,五洲星火正燎燃。”这是1981年我国著名的冶金工程师蔡博为纪念父亲蔡和森烈士牺牲50周年写下的诗句。读《共产党史人物传》,我更加深切地缅怀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蔡和森。
蔡和森最早提出“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著有《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提出“必须以历史的方法”研究党史。他笔耕不辍,鲜明有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922年9月13日,他在上海创办了党的机关报《向导》,并担任主编。《向导》从创刊号到1927年7月18日最后一期,总计刊发201期,以“和森”署名的文章131篇。1931年6月,由于叛徒的出卖,蔡和森在香港被捕,被引渡给广东军阀。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同年8月4日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蔡和森所生活的年代,正处于“痛不堪痛、忍不堪忍”的乱世之中,面对贫穷落后的祖国和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同胞,蔡和森曾立言明志:“吾人之穷极目的,惟在冲决世界之层层罗网,造出自由之人格,自由之地位,自由之事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是他一刻不停追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动力之源。面对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一次次失败,他苦苦思索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在《近百年来的国耻史纲》中写道,“做一个中国青年,应该立志,团结一切爱国人民,拿出力量来抵抗列强,洗雪国耻。”“中国若要打倒外国侵略者,推翻封建军阀政府,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才是惟一的出路。”他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海不枯、石不烂、矢志不渝。
蔡和森身上所体现出的“以一人之忧共诸天下,以天下之忧纳诸一身”的赤子情怀,以及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的强国夙愿,“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的豪迈;“猎取功名、升官发财,不是我们要走的路,我们读书为的是‘改造世界’”的淡泊是对“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诠释,纵时光流逝、亦光芒永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蔡和森同志匡复中华的责任担当、爱国爱民的炽热情怀,永远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传承。(确山县纪委监委 张双庆)
【原文】蔡和森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
蔡和森(1895-1931),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蔡和森同志是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局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担任过中共中央代理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两广省委书记。
1895年3月,蔡和森出生于上海,后随母亲回到家乡湖南双峰。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10月,蔡和森从法国归来,在中共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参与中央领导工作。并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随后又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1年,蔡和森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遭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在广州军政监狱,终年36岁。
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