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苑 | 我的家风小故事
有家的地方就有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风尚和生活作风,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孝顺”和“勤奋”。
记得在我读一年级的时候,恰好又是中秋节,难得爸爸回来陪我过节。我和爸爸、妈妈正在院子里赏月、数着天上的繁星,突然被一阵急促的铃声打断。原来是奶奶突然脑中风,送去医院急救。只看爸爸妈妈刷地站起来,立刻往外走,爸爸一边走一边说我刚从家里回来不是都好好的,怎么突然这样。然后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去医院照顾奶奶。因发现及时和照顾细致,奶奶很快就痊愈出院了。当时爸爸的工作单位在外省,尽管我很小不懂得大道理,可是他常常告诉我就是不想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所以他申请调回了省内。
爸爸和妈妈不管有多忙,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打电话问候他们。例如:“今天身体怎么样?”“有出去散步吗?走路要注意安全。”“天气很热,太阳大不要出去,不然会中暑。”“天冷了,要穿暖和。”“爸,少抽烟,抽烟对身体不好。”“爸,不要喝太多的酒,醉酒伤身”等等。记得小时候玩性大,放暑假回老家,外曾祖父年老走路不稳,在他走路的时候,我拿起一根长竹杆从他脚缝里穿过去,然后扫来扫去,差点把外曾祖父弄摔了。那次被爸爸严肃地批评教育,并且非常正儿八经地告诉我什么是“尊老”,何为“孝”。爸妈时常教育我和表弟:“在家也好,出门在外也好,一定要尊老爱幼,大的要让小的,要孝顺长辈,不能没大没小,做事要有分寸,体贴和主动照顾长辈。孝顺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要代代传承。”年小的我对爸爸的话虽似懂非懂,但我已记忆深刻。从那以后,只要回老家,我都会扶着外曾祖父上下台阶,陪他去散步,照顾他。坐公交车遇到年老的我也懂得主动让坐。
放假回家,爷爷常告诉我“勤能补拙”,他会要求我每天早上6:30起床晨读,然后要去浇花和菜,边浇边背诵古诗词。还要写阅读训练,甚至于教我写硬笔,每天都要练一页的硬笔。每当我不乐意外加偷懒时,爷爷就会苦口婆心地告诫我,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做事情要持之以恒,任何时候都不要松懈,勤奋的人更令人尊重。当时我不懂,如今,也渐渐明白了爷爷的用心。是的,勤奋是每时每刻,而不是一时兴起。
这就是我的家风,感谢我的亲人他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他们美好的品德温暖了我。今后,无论我身在何地,都将这些美好传承下去。(平舆县射桥单老小学 陈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