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清风文苑

清风文苑 | 再见山里红

发布时间:2020-10-31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站在村口向西眺望,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在雨后,那山岭险峻的轮廓,会更加的清晰明显。

  八月来,西山仿佛就是“花果山”,那脸上长满麻子的沙梨、身披刺盔甲的栗子、咧开嘴巴的八月札、如黑瞳子般的葡萄,这些说起来都让人淌憨水的野果子都相继成熟了。

  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野果子当中,我最钟爱的,是那诱人的山里红!

  山里红,俺老家俗称山果,它外形遒劲,很有骨感,酸中带甜,脆里藏绵,无论是形,还是味,俨然就是山楂的缩小版。

  物以稀为贵!当时,果树在村子里并不多见,更别说是吃水果了,因此,人们对那山里的野果子,都是望眼欲穿。

  人迹罕至的西山,随着野果子的成熟,也逐渐开始热闹了起来。

  去山上打野果子的人,有步行的,也有蹬自行车的,而俺庄儿,紧挨着公路,都是截车上山,这得益于西山有矿,一年到头去山里拉石头、运石沫儿的“嘎斯”汽车日夜不停地从村前驶过。

  车来了,招手即停,这些司机们早已习惯了我们这种蹭车方式,都会无偿地捎上一段儿。

  我们掂着口袋爬进车斗,在轰鸣颠簸中,风呼啸着从耳边吹过,路边的景色也迅速从眼前溜走,山,越来越近了!

  曾经,俺姨家在山里有矿,不过,不是金矿,也不是煤矿,而是崩山炸石,将石头磕碎的石子矿。如今,所有石子矿已永久关闭,往昔裸露的山脊也披上了色彩。新修的马路平坦宽敞,直通山脚,再也不用一路颠簸了。

  山里人,从来不稀罕野果子,很少有人爬山上去摘,只有像我这样平地上的人,才对山果如视珍宝。

  山上,荆棘密布,野草疯长,顺着蜿蜒小径向上爬行,瞧,那一丛丛低矮的山果“扑棱”,就藏在那坚石与野蒿之间,不禁令我欣喜若狂。

  这山果“扑棱”,根扎石砾之中,与疾风为伴,与劲草为友,它那龟裂的枝干,虽长相肆意,但不失优雅,看似无形又犹似有形,看若无神但又气定神闲,它就仿佛是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神树一般。

  这个时节的山果树,叶片已掉落的所剩无几,只留下那成簇的果子擎满枝头,有的果子挂着几缕红晕,有的果子红了透着深紫,这颗颗红果子,犹如浓墨画卷上的一点红,把这个浓绿的世界点缀得更加绚烂多彩。

  山果树上长有尖刺,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扎到手,但纵然是利刃包裹,也丝毫阻挡不了我对山果的追索。

  刚开始,还是大小尽收囊中的我,逐渐开始变的挑剔起来,可以说,我此时的心理是极度贪婪的。

  不红的就算了,它还不太熟,即使是红了的也不入眼,它还透着酸,只有那紫色的才是正道货。

  山是野的,树是野的,连这些野果子的味道也是野的,酸不是你能形容出来的酸,甜也不是你能说道出来的甜,这狂野的味道,实在是泼辣至极。

  吃吧,尽情地吃吧!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么多野果子了,也已经好久没有这么敞开肚子吃了,直到把牙酸倒,胃里想吐酸水这才算作罢。

  从山上打回来半口袋山果,根本吃不完,于是母亲就穿针引线,把山果穿成一串串“脖襁”,挂在房檐下晾干,待冬日,可泡茶祛火,亦可过年煮肉下锅当佐料。

  往事如云烟,消散复涌集。

  矗立山巅,再品山果,绵甜中透着酸。闻山涧吹来的徐徐凉风,看漫山遍野的红枫,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遂平县纪委监委 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