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清风文苑

读史忆英烈 励志扬清风 | 追忆英烈 牢记使命

发布时间:2021-05-31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参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思绪不知不觉被带回到1939年,那是抗联一路军抗战以来最为艰苦的时期之一。

  “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根本不够,很多同志的手脚都冻伤了。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的时候,却被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天上有飞机轰鸣,地上有4万多人的敌兵,机枪大炮喷射出疯狂的弹雨……满山满谷都是敌人。为了掩护各部队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地撕开一条口子。”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

  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前,他还和战士们一同吃着一碗用雪水熬煮的糊糊,十分沉静地对警卫员说:“就是我们这些人都牺牲了,还会有人继承我们的事业,革命总是会成功的。”此后几天,他都没有吃到一粒粮食,饿了就以草根、棉絮充饥,就这样,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23日下午,日军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包围了杨靖宇。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视若无睹,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射中了杨靖宇的左腕,啪嗒一声,手枪落在地上,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于是猛烈地向他开火。下午4时30分,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壮烈殉国,年仅35岁。

  杨靖宇为国捐躯后,日本侵略者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一粒粮食都没有!壮士喋血,为争民族之气,连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并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

  是什么让杨靖宇在那么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坚持到底,不惜用尽最后一息力气,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与敌人殊死抵抗?是革命必胜的信念,是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以革命事业为己任的担当。正是有大批像杨靖宇这样的英烈,在那个风雨飘摇,暗无天日的年代,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以血肉铸就通天的人梯,刺破黑暗的牢笼,让和平安宁的光辉照亮了劳苦大众的生活。他们是光明的先驱,民族的英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生活在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宁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而作为一名纪检监察人,我们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要从先烈手中接棒,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敢于和腐败分子动真碰硬,“打虎”、“拍蝇”、“猎狐”绝不手软,用担当的肩膀扛起反腐的大旗,不辜负群众的期望,让先烈打拼的新世界有它该有的样子,告慰先烈,让逝者安息。

  花开雨落,直面死生别离,缅怀先烈,觉得肩上的担子有格外的分量。(遂平县纪委监委 南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