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派驻监督

派出市管企业纪检监察工委:担当作为 多措并举 不断推动国有企业监督工作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3-05-25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地方国有企业乘势而为,不断做大做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但在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合并、重组壮大过程中,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质量未能同步提升,监管监督明显存在滞后,靠企吃企、影子公司、期权腐败、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问题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派出市管企业纪检监察工委在驻马店市纪委监委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派的权威、驻的优势和“探头”作用,积极协助市管企业党组织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列席会议、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分析研判、实地调查等方式,对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实施全过程监督。深入子公司、项目工地调研走访,摸清吃透市管企业情况,对发现的廉政风险和制度短板,及时采取多种措施,补齐补牢市管企业的廉政安全网,为市管企业的做大做强做优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协调联动,树起制度铁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驻马店市管企业按照上级决策部署要求,积极进行了改革、合并、重组,派出市管企业纪检监察工委立足监督工作实际,督促国资监管部门扛稳监管主体责任,及时出台有关市管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为深入开展国有企业监督提供制度依据。目前,《驻马店市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驻马店市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已经研究审定印发。

精准施策,压紧主体责任。派出市管企业纪检监察工委持续督促各市管企业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要求,把加强党的领导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发展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以及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压实市管企业党委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内控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同时,结合巡察审计反馈问题和日常监督发现问题,针对人事调整、工作纪律、奖惩制度等方面先后向各市管企业制发《提醒函》《建议书》11份,督促其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全面完善企业各项制度。目前,各市管企业均实现了企业各项工作基本有据可依,有规可循。

完善机制,强化监督合力。督促市管企业健全配齐内部监督机构和人员力量,实现内部监督无盲区。派出市管企业纪检监察工委成立以来,根据市管企业人员和经营实际,督促各市管企业分别成立了机关纪委、纪律检查室、党群综合部等内设机构,选优配强专门人员开展内部监督工作,定期以听取工作汇报、召开业务座谈交流会等形式对市管企业内部纪检监督机构开展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质效。通过上下联动,紧密结合,强化市管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能力,切实形成监督合力。

阳光行动,铲除腐败土壤。市管企业经营开展的业务范围达到50多种,在开展经营活动中如何规范决策运行,目前没有全面细化的规章可循。为破除权力隐蔽运行,建立完善治理腐败预防机制,派出市管企业纪检监察工委按照《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推进清廉河南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实施权力运行阳光行动,向各市管企业制发工作建议书,督促企业大力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要求各企业结合各自业务实际,出台具体办法,明确市管企业及子公司自主开展的采购、招标、融资、发行债券、人才招聘等内部重要事务,坚持应公开尽公开原则,一律在各自官网公开、透明实施。实施方案和结果全部存档,派出市管企业纪检监察工委不定期进行抽查,最大限度减少腐败问题发生。

精准研判,扩大监督范围。紧紧围绕“行使公权力”这一本质特征精准研制,确保监察监督全覆盖无盲区。在实行市管企业监察监督全覆盖上,派出市管企业纪检监察工委在监督好《监察法》及《监察法实施条例》规定的监察对象基础上,紧紧围绕“行使公权力”这一本质,将国有企业经营中出现的行使公权力的劳务派遣人员、托管运营的股份制企业管理人员、国资监管部门选派的市管企业董事会外部董事等新型特殊对象纳入监督范围。通过精准研判,对400余名上述人员纳入动态监察范围,确保监督工作全覆盖。

攻坚克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派出市管企业纪检监察工委全力破解监督难题,推动市管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走深走实的同时,立足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全力协助企业开良方、解难题、促发展。通过公开、透明、竞争方式,市管企业融资成本显著下降,例如,驻马店市城投集团、驻马店市产业集团债券发行利率分别由最高7.5%、6.5%降至2.99%、3.7%,创企业历史新低。通过向各市管企业制发工作建议书,督促各企业党委担当作为,成立追债领导小组专班,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积极开展外部债权专项追讨工作,目前各市管企业已追收外部债权达18.42亿元。就市产投集团“双创中心”项目推进难问题,派出市管企业纪检监察工委多次走访调研,多次组织民营企业召开协调会,主动与市住建部门对接,使已烂尾10年的主体建筑完成验收,即将盘活施工建设。(派出市管企业纪检监察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