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
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是新时代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高度,对当前我国面临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并强调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首先要夯实思维认知基础,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提高理性思维能力。面临危险浑然不觉、视而不见是最大的风险。领导干部要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戒为固,以怠为败”的古训,强化风险意识,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做到防范风险的忧患意识永不松懈,保持战略定力的政治自觉永不放松;要加强思想理论修养,认真学习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常观大势、常思大局,增强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预见性;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政治和全局高度观察思考问题,透过纷繁复杂的矛盾把握规律,见微知著、抓住要害、精准施策、从容应对,掌握风险应对的主动权,打好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有准备之战。
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必须强化政治担当,激发磨炼充沛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斗争精神。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敢于斗争,既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精神状态和能力素质,更是攻坚克难、战胜风险的“金钥匙”“撒手锏”。防控重大风险是一场艰巨斗争,领导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敢于迎风而上,遇险更强,永葆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积累斗争经验。要把战胜风险挑战作为斗争历练,在攻坚克难、闯关夺隘中直面矛盾,真刀真枪、动真碰硬,敢接“烫手山芋”,勇于涉险滩、破难题、攻堡垒、克难关,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在急风暴雨的考验中提升能力、百炼成钢。
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厚植战胜重大风险挑战的群众基础和坚强后盾。“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应对风险挑战,解决矛盾问题,才能做到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为此,防范化解风险,要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站稳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善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构建群防群治的社会网络,凝聚起战胜风险挑战的强大动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全过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必须完善制度机制,筑牢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防火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防控能力,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健全完善“三大机制”。健全完善风险研判机制,以制度化、常态化方式,对潜在风险作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实现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健全完善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准确评价各种决策风险类型,既要防止小概率、难以预测的“黑天鹅”事件,也要防止大概率、可以预测的“灰犀牛”事件,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避免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健全完善风险防控协同机制,运用系统控制原理,加强协调配合,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守住风险点、风险源和风险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防止各领域风险连锁联动。(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年2月28日07版,作者:钟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