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基层监督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力量分散、人情干扰多等实际问题,2024年,鹿邑县纪委监委持续深化片区协作做法,积极探索完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整合监督力量,推动监督执纪由“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变,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使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地生根。
推行片区协作,凝聚监督合力“在片区协作机制的助力下,我们高效查实了王某某违纪违法事实,依照相关规定给予王某某党内警告处分……”谈起不久前查办的一起案件,鹿邑县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主任吕志业介绍道。该县纪委监委立足基层实际,按照地域相近、优势互补、共享协作的原则,将24个乡镇(街道)纪(工)委划分为6个协作区。每个协作区由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兼任区长,推行“协作区+室(组)+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廉情监督员”联动的“五位一体”片区协作联系指导工作机制,出台《“枫桥式”纪检监察协作区创建实施意见》等38个规范性文件,完善工作交办、培训教育、联络汇报、信访矛盾问题排查化解、监督检查综合协调等工作制度,对日常监督、线索处置、乡案县审等进行“全链条”规范。协作区聚焦监督首责,围绕小微权力运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各项工作,通过交叉互检、联合监督等形式,开展常态化监督,推动形成乡镇连点成线、协作区连线成面,上下贯通、协同发力的工作局面。同时,坚持“统一分区、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调度”的原则,对案件线索实行统一管理,整体调配,将重大或复杂问题交相应协作区进行统筹办理,将乡镇单独作战转化为协作区内联动办案,形成“1+1>2”的良好工作效应。 2024年,6个协作区共开展监督检查62次,受理问题线索498个,立案329件,党纪政务处分386人,组织处理136人,实现了力量整合、资源共享和业务融合,有力提升了基层监督质效。
加强培训管理,提升履职能力在统筹用好县乡监督力量的同时,该县纪委监委针对协作区内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监督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纳入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培训的“大盘子”,每周开展集中学习和业务知识测试,采取以案代训、以岗带兵、以老带新等形式,由协作区牵头,定期对分包乡镇和辖区内村监委委员、廉情监督员开展业务培训,并强化对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能监督、会监督、敢监督,有力提升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为进一步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强化人员管理,该县纪委监委组织信访、案管、审理等业务科室,对乡镇(街道)纪(工)委各项工作流程进行系统梳理,全面规范信访举报、执纪审查、案件审理、处分执行等相关业务流程及文书格式,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模板”。制定完善请示报告、集体研究决策、例会学习、日常管理、内部监督等9项工作制度,印发《鹿邑县纪检监察机构专职人员考核办法》,从人员管理、监督检查、案件办理等7个方面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常态化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持续激发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活力。“通过进一步规范乡镇纪检监察机构职责权限和业务流程,完善日常工作制度,确保了乡镇纪委工作有章可循、依规办事、规范运行,形成了一整套规范有序、高效有力、运转顺畅的长效机制。”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强化科技赋能,规范权力运行“交通信号灯优化调整过了,没想到在平台提的建议这么快就被职能部门采纳了……”日前,鹿邑县纪委监委智慧监督云平台工作人员进行电话回访时,提出留言建议的群众许某高兴地说。为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步伐,该县纪委监委以政务外网为载体,搭建智慧监督云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借助大数据挖掘分析功能,实现权力运行监督“近距离、可视化、全天候”,赋能基层监督科技力量,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智慧监督云平台融信息公开、数据分析、信访举报、廉情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群众扫码即可查看公开信息,进行一键举报。”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监督云平台对全县所有的行政村、窗口单位、市场主体、重点场所分别赋码,实现基层监督“一村一码”,重点领域“一地一码”,打造全域覆盖、阳光公开的监督环境,实现对人财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全覆盖。2024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通过平台已累计接待群众78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4件,线上谈话48场580余人次,推动收回集体土地150余亩、集体资金300余万元。“协作出合力,联动提质效。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协作区职能作用,持续探索创新,采取有效措施支持片区联动监督、联合办案工作机制建设,强化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基层监督治理效能。”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王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