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有言:“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句话是说从政者应没有私心,要顺民意、厚民生,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解百姓所需。“以百姓心为心”既是自古以来贤者对为官者的基本要求,更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政的基本要求。
追溯往昔,被青史铭记的从政者无不是“以百姓心为心”的典型代表。宋代欧阳修一生虽然仕途坎坷,屡经浮沉,但他无论身在何处、身居何位,都始终坚守“但民称便,即是良吏”的为官之道。他提出,为政根本之道在于明白百姓的甘苦,体贴百姓的冷暖,与百姓同忧乐。最重要的一点是治政要有人情味,对百姓要情满于衷。
清代官员张伯行,以《禁止馈送檄》公开明志:“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记挂在心上,以百姓心为心的情愫昭然于世。
放眼现在,无数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扶贫攻坚这项伟大战役当中,以百姓心为心,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谱写新时代奋斗者的壮美华章。广西百色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扑下身子、进驻村子,把双脚踩进泥土里,把心融入群众的情怀里,凡事想在群众前头,干在群众心头,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实现了百坭村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
当前,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对标对表,主动找差距、抓落实,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笃行“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坚持用入党的初心,为民的恒心,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以实际行动推进伟大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太康县纪委监委 连韶光 岳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