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传统村落许村,观赏千年不腐白果树,畅想“自觉抵御虫蛀,身体自然强壮”的哲理。徜徉白蛇岗欣赏清莲红荷美景,感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廉品质……近日,一批各具特色的廉洁文化场所成了商水游客们的“网红”打卡地,他们在这里沉浸式走廉路、赏廉景、悟廉义,感受廉洁建设成果,体验廉洁文化魅力。
近年来,商水县纪委监委依托县域历史资源丰富、廉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结合地域特色,深入挖掘廉洁元素,在全面排摸全县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清廉文化“点、线、面”建设,打造一批富含清廉韵味、彰显本地特色的廉洁文化阵地,将无形的廉洁文化通过有形的环境和载体传播出去,构建独具特色的廉洁文化教育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
“点”上发力 夯实清廉文化建设根基
“这10条家规,周总理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但是镌刻进了周家后辈的心里。”该县第一高中党支部副书记张清源在读到“周恩来的10条家规”时感慨道。
家风连着党风,家廉才能政廉。近年来,商水县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特别是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继承和发扬红色家风、红色精神这个“传家宝”,收集整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前辈的优良家风事迹,汇编成《红色家风》《红色家书》《红色精神》等“红色系列丛书”,已向全县党员干部发放6000套,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把学习红色家风、红色精神作为一种工作习惯、生活常态,积极营造“以德传家、以俭持家、以严治家”的浓厚社会氛围,推动全县上下以良好的家风正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现场的警示教育给人很大的震慑,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一定要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做到对组织负责,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该县纪委监委以“商”“水”两个元素为主线,积极打造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并动员县直各单位中层以上党员干部赴县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观廉史、明廉规、承廉诺”教育活动,引导全县党员干部提升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
“线”上延伸 拓宽清廉文化建设广度和深度
“有了这份‘菜单’,我们打造清廉机关就有具体清晰的路径了,下一步只要‘照单下菜’‘按图施工’就行了。”该县财政局局长李春华所说的“菜单”,就是县纪委监委精心设计的《商水县清廉机关建设“十个一”项目清单》。
今年以来,商水县纪委监委立足县情积极探索创新,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选取一批“清廉机关”“清廉企业”“清廉村(居)”“清廉学校”“清廉医院”等五个“清廉单元”,穿点成线,开具《商水县清廉文化建设“十个一”项目清单》,围绕政治建设、教育警示、廉洁风险防控、清廉文化、清廉家风5个方面,督促指导示范点把创建工作融入部门业务的各方面全过程,变“施工图”为“实景图”。一方面强化警示震慑,选取查处的本系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另一方面,借助“院”“墙”“廊”“室”“屏”等实物载体,以图文并茂、富有创意的图案设计、景观小品,打造清廉茶室、清风走廊,组织清廉文化书画创作,拍摄廉洁微视频,把“廉洁因子”与本地本单位文化相结合,调动全体职工共建共享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清廉文化氛围。
“面”上联动 打造清廉文化教育矩阵
“每次经过村文化活动中心,看到墙上的格言警句我都会心生敬畏,时刻提醒自己要遵纪守法,清白做人,干净做事。”×镇朱集村支部书记朱建立看到村里无处不在的廉洁文化宣传字画,深有感触地说。
除了建设好县级层面的廉洁文化阵地,该县纪委监委指导各乡镇(街道)纪(工)委结合本地特色,创设基层廉洁文化阵地,一批各具特色的清廉广场、清廉长廊、清廉公园、清廉步道被逐步打造,以特色性文明地标彰显清廉文化内涵。邓城镇以“诚信文化之根——叶家大院”旅游点为载体,依托红色革命文化和古镇特色文旅资源,深挖细掘,开发了一条包含融廉入景的文化墙、清廉长廊、清廉广场、清廉书吧、清廉庭院等景观串联的“红色文化·清廉乡村”旅游线路,着力打造全方位、多元化清廉文化传播阵地。练集镇将廉洁文化基因注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布局,充分利用乡村沿街外墙、办公场所走廊打造廉洁文化墙,集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图文并茂,让崇德尚廉在乡村蔚然成风、化风成俗。黄寨镇纪委依托乡村文化活动中心,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道情、戏曲、小品等形式,把沉寂的静态的案例警示教材变成鲜活生动的廉政教育内容……
“廉洁文化是清廉建设中一只无形的手,涵养廉洁文化有利于在清廉建设中聚合力、强引力。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探索清廉文化阵地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提升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清廉建设中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商水县纪委监委 吕冰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