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他曾深情地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与纪检监察,两者看似不相干,但实际上却有很多相通、相融、相像之处。前者讲究“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后者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分别护佑着人的两条生命线:自然生命和政治生命。领悟纪检监察中的中医药之道,汲取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对我们用辨证思维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整体观念,全面分析。中医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准确把握个别与一般、局部与整体关系,处理好“树木”与“森林”关系、“器官”与“机体”的关系,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坚持整体观念,放眼全局,科学研判整个地区(单位、部门)的政治生态,准确把握党员队伍整体情况,既要有效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防止局部问题得不到及时治理,扩散开来侵害其他组织器官;又要加强对党员干部整体的日常管理教育,避免小的“伤口”“溃疡”不断增加。
辨证论治,对症下药。辨证,是通过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找准症结才能开好药方,找准问题才能精准施治。纪检监察机关要深挖根源“查病因”,盯住症结“开处方”,小病用“轻药”,重病下“猛药”,方能“药到病除”。要通过综合研判信访控告、发案比例、社会舆论、群众口碑等情况,对不同地区(单位、部门)的政治生态进行全面体检,继而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约谈重点人员、开展专项整治等方式,堵塞漏洞、健全机制。要严把事实关、纪法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明确政策适用范围,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做到事实和性质认定精准、政策法规适用得当、执纪执法尺度统一、严管厚爱紧密结合、处理结果轻重平衡,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舒经活络,通阻除痹。中医典籍《证治要诀》提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黄帝内经·灵枢》提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就是说,人的经络一定要保持通畅,否则,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多方参与、各司其职,必须打通梗阻、保持通畅,促进贯通融合、协同高效,确保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不给腐败分子任何乘虚而入的机会。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各种监督协调贯通,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的要求,着力推动“四项监督”统筹衔接、贯通融合,加强监督信息互通、成果共用,充分发挥各项监督的优势,提升监督效能。要强化协助引导推动作用,促进党内监督与人大、民主、行政、司法、审计等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推进组织处理、政务处分与纪律处分、法律责任追究有机衔接,构建更加完备的干部管理监督体系。
扶正固本,未病先防。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的“正气”就是自身的抵抗力、调节力和适应力,“邪”指的是各种致病因素。扶正固本就是扶助正气,巩固根本,预防疾病,强身健体,是“治未病”的主要治则之一。
腐化堕落首先是从精神防线失守开始,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不能对抗“外邪”、抵御诱惑,从而一步步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说到底就在于思想上出现了滑坡,拒腐防变的“正气”不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纪检监察机关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补足精神之钙,培固为政之本,筑牢思想防线,做到心有所守、身有所循、行有所止。要“冬病夏治”,未雨绸缪,紧盯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找准找齐风险点,为党员干部提前划红线敲警钟,打上“预防针”。
刮骨疗毒,既病防变。相传,关羽被毒箭射中后,华佗用刀将其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防止毒素进一步扩散。刮骨疗毒要求医者既要医术高明,善于诊治,又要胆识过人,敢于下刀,更要心无杂念,全神贯注。
腐败是危害党的健康肌体、损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最大的毒瘤。面对腐败,纪检监察干部要绝不能信奉“好人主义”,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亮剑,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斗争,对待重症疾患要敢于下刀,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只有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提高监督执纪能力、提高自我约束意识,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敢于斗争,手上有术、善于斗争,行为有束、投入斗争,才能稳持利刃,刮骨疗毒,有效遏制病毒扩散感染,防止危害整个机体。
久病成医,瘥后防复。久病成医,意思是病久了,对病理就熟悉了,遇到同样的病症,自己也可以开药治疗。瘥后防复就是指除邪务尽,治病求本,防止疾病复发。两者皆是在病症发生、治疗以后,防止复发的重要理论。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对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纪检监察机关要创新形式,触及灵魂,扎实开展警示教育,持续深化以案促改,做好查处案件“后半篇文章”,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针对案件高发以及窝案、串案、重复发案的单位与系统,要用好身边事,警醒身边人,避免重蹈覆辙。要深入剖析典型案例,针对案件暴露出的思想教育、权力监督、体制机制上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建章立制,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医者,除疾患,利世人,仕者,解民苦,济苍生,两者兼具“以济世利天下”的人生理想、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干部,既要要当好监督执纪的“良相”,又要做好“治病救人”的“良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延伸。(案件管理室 杨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