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剧照
随着反腐大片《人民的名义》爆红,昨日,一则“周口市委办发文:根据纪委的有关安排,党员要收看《人民的名义》,并交不少于1500字观后感”的微信火爆了朋友圈。
观看通知
周口市委办为何要根据周口市纪委有关安排发出观看通知?周口还有哪些单位发出了观看通知?党员干部对于“追剧”有何感悟?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对周口市纪委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清风周口”廉政手机报转载的关于热播剧《人民的名义》的讨论
周口市委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党员干部“追剧”
据了解,4月13日,周口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发出“关于认真收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通知”。通知要求,周口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各支部、各党小组,根据市纪委的有关安排,经请示领导同意,现就收看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通知如下:认真组织。各支部要把组织收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作为支部学习教育内容之一,列入年度学习计划,督促支部党员干部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认真收看,做到工作学习两促进。撰写心得。科室党员干部要结合自身岗位实际撰写一篇观后感,字数不少于1500字,不得抄袭、下载或找人代笔,于5月20日前一并交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座谈交流。办公室机关党委择时挑选部分党员干部优秀观后感组织开展座谈交流活动。
昨日,记者从周口市纪委宣传部获悉,此次周口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发出“关于认真收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通知”是周口市各级党政机关单位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的一个体现,周口市纪委一直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一定要做到日常教育常态化,节点教育固定化,提醒教育及时化。
“追剧”是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常态化的一个体现
据周口市纪委宣传部门负责人介绍,周口市不只是市委办公室发出观看《人民的名义》通知,其他很多单位也要求党员干部观看该电视剧,只不过未下发书面通知。周口市纪委还在全市巡回组织播放了《全家福》《第一大案》等廉政教育电影,组织党员干部进行观看并撰写观后感。同时,还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廉政教育基地进行警示教育,并组织观看河南省纪委拍摄的《无路可逃》《沉沦》等警示教育片。
据了解,为了将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常态化落到实处,周口市纪委每季度都组织开展“清风周口大讲堂”,邀请中央及省级专家学者为党员干部授课。同时,周口市纪委还组织编发“清风周口廉政手机报”,发送范围覆盖到全市村支部书记以上的党员干部,设置有案例警示、违纪通报、法纪解答、清风论坛等一系列板块。此外,周口市纪委开通的还有“清风周口”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新媒体平台,用以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建设。
党员“追剧”感触颇多
谈到热播反腐大剧,周口市纪委工作人员解金红告诉记者:“因为工作比较忙,《人民的名义》我断断续续地看到了32集,这部片子深深吸引了我,首先从表演层面上来说,我被剧中演员的表演实力所折服,各个角色都非常贴近生活,为演员们的演技点赞。其次在角色身上和故事的剧情设定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我在检察院也工作过,剧中无论是办案的程序、办案技巧,还是办案时对细节的把握,都让我获益良多。”
谈到“追剧”带来的感悟,解金红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第一要讲忠诚,像剧中侯亮平一样忠于人民、忠于党、忠于信仰,要做到有腐必反。第二是要守纪律,严守思想上的第一道防线,在生活小节、工作纪律上要讲规矩、守纪律。第三是要做标杆,我身为纪检工作人员,是处于反腐斗争的第一线,应该起到引领作用,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小错误不怕,只要能及时改正,身为党员要坚持做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我想我们都应该向主角侯亮平学习,自始至终保持着忠诚正直的党性,学习李达康的克勤克俭和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当然反面角色也有我们学习和警惕的地方,比如学习高育良的处事沉稳和丰富的学识,摒弃他的处事圆滑。”
■观点
下文件看《人民的名义》,重在观后感怎么写
公职人员若能从剧中获益,那些观后感就会有价值,而免于沦为形式主义。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从生活中来,向生活中去”的剧。剧中的许多情节来源于反腐现实,这部剧播出后又以多种方式对现实产生推动力。
导演李路说:“现在好多单位都出红头文件了,(要求)集体收看,副处级以上干部七点半准时收看。”周口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发出通知,要求把组织收看《人民的名义》作为学习教育内容之一,并要求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写观后感,不少于1500字,不得抄袭、下载或找人代笔。新疆塔城地区下辖的乌苏市还发文要求把观看《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项政治任务。
《人民的名义》播出以来便引发热议。这部剧是面向大众制作播出的,所以在严肃议题之外也添加了一些娱乐性的内容。一部大众剧成为党员干部的教育材料,或许在片方的预料之外。组织观看、写观后感,其实也体现出了这些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视。
《人民的名义》虽然“尺度大”,某些细节也挺真实,比如将人民币堆满一面墙、装满整个冰箱的赵德汉就被指有现实原型。尤其是一些“大尺度”台词更被舆论视为反腐剧的重要突破,为舆论所肯定。
所以,这既是一部大众娱乐剧,也是一部党风廉政警示片。如果公职人员能够认认真真地看下去并且充分体悟,对当地的党风廉政建设当起到促进作用。
地方机关党委组织收看《人民的名义》,其本质与组织一场先进人物报告会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也不宜用“跟风”的评价视角来看待这一行为。
对贪腐成因和治理贪腐的探讨,也不应局限于电视剧呈现的内容。电视剧为了剧情需要,不得不把反腐败过程设计成好人和坏人的对立,清官和贪官的斗法。无论什么样的影视剧,“邪不压正”都是默认的主题,具体原理却不会详细交代。公职人员若能从剧中获益,那些观后感就会有价值,而免于沦为形式主义。
我们知道,现实中的廉政建设比这复杂得多。反腐败最终依靠的也不是无数的侯亮平,而是“制度的笼子”。对电视剧来讲,侯亮平战胜祁同伟一伙就算圆满结局了。但是对现实来讲,如何防范侯亮平若干年后异化为下一个祁同伟是个严峻的命题。这应该成为观后感的共识。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