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18间小黑屋变成黄金屋的事,俺全村村民都得感谢区委巡察组的同志啊!”3月2日傍晚,夕阳的橙红笼罩着周口市川汇区城南街道办事处的刘方平村,72岁的村民孙登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刘方平村隶属川汇区城南街道办事处管辖。相传清代光绪年间,自商水县南迁至此的刘氏三兄弟,老大、老二忠厚诚实,德善传家,老三刘方平为人豪爽,广交好友,仗义疏财,且喜好鹰犬,经常以武会友,骑马打猎,远近闻名,该村即以老三刘方平的名字为村名,传续至今。
近年来,周口市城镇化快速推进发展,刘方平村成为半城半乡的城郊村,得经济发展之便利,村民纷纷经商办企业,很多人走上了勤劳致富的路子。可村里几个小混混渐渐发展成顽劣之徒,不走正道走邪道,专打坑人害民的歪主意。他们合伙抢占靠近交通干线的村集体土地,建门面房18间420平方米,非法经营,谋取利益,乱抢滥占村集体坑塘2300平方米,预谋久占为业,化公为私,村民敢怒不敢言。
针对这一问题,川汇区区委派出巡察组开展专项巡察。巡察组入驻该村后,采取外松内紧的战术,召开全体党员会、村民大会,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近年来的扫黑除恶工作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深入重点农户家中,面对面交流,点对点座谈,打消群众顾虑,调动群众举报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对群众举报的问题线索迅速调查核实,查清问题真相,掌握确凿证据,移交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最终,没收其全部非法收入,18间门面房收归区财政,2300平方米坑塘收归村集体。
巡察组对刘方平村巡察整改工作开展回访时,该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纷纷向巡察组反映,由行政村出资,通过第三方评估,那18间门面房返还给刘方平村,作为村集体资产对外出租,租金全部纳入村集体收益,用于行政村公益性支出。由村民出资49%,村集体出资51%,利用坑塘土地建设扶贫大仓,对外租赁或发展环保致富项目,出资人按比例收益。巡察组广泛征求村组干部和村民的意见建议,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办理门面房手续变更、坑塘土地规划和建设等事项,监督村“两委”通过“四议两公开”对外出租。
如今,18间门面房由“黑”变“红”,成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摇钱树,每年净收益租金6万余元,2300平方米坑塘上,扶贫大仓拔地而起,已出租给一家环保企业,成了入股村民和村集体的聚宝盆,为刘方平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川汇区纪委监委 乔木 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