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泛黄的明信片,陈老师苍劲有力的钢笔字跃入眼帘:“愿你用智慧和汗水来浇灌生命之树!”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辛勤,三尺讲台四季晴雨耕耘。”虽然只有两年短短的相处时光,但是陈老师高尚的品行在我的人生路途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1997年秋,第一次见到陈老师时,所有同学的脸上写满了问号。“不是吧?这么年轻能当班主任?”“听说他还是从乡下初中刚调过来的。”“啧啧,那水平肯定不咋地……”面对陈老师略显稚嫩的脸庞,我们这些十二、三岁的少年开始窃窃私语。
“安静!大家对我有什么意见可以课下跟我说。”陈老师用教学尺子用力敲了一下讲桌,班内顿时雅雀无声。
“我叫陈高升,今年二十五岁,相识即是有缘,课堂上我是你们的严师,生活中我就是你们的朋友,希望我们合作愉快!”陈老师独特的开场白令我们会心一笑,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在他幽默的话语中化解了许多,此后两年,我们亦师亦友,相处融洽。
初一上学期的前三次考试,我们班的综合成绩总是徘徊在阶段后三名。一些关于陈老师的流言蜚语开始在校园里散播,什么“空心萝卜,中看不中用”“班主任可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当好的”……我们听了很生气,都替陈老师抱不平。但是陈老师对此非常淡然。他说:“嘴长在别人身上,我们管不住。我们能管住的就是我们自己。”他抓起纪律来毫不手软,无论是谁违反了校纪班规,都要接受处罚。轻则操场跑圈,重则戒尺教育。他的惩戒手段也许搁在现在不合时宜,却在我们心灵深处种下了守纪律讲规矩的种子。
初二上学期,从不请假的的陈老师竟然“消失”了一周!来给我们代课的数学老师也只字不提陈老师的请假原因。英语老师架不住我们的再三追问,只好笑着交待:“你们陈老师结婚啦!”“啊……”全班同学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这个陈老师太不够意思了!连结婚这么大的事都不告诉我们。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抱怨陈老师太不近人情。父亲说:“这恰恰说明你们陈老师品德高尚,他不告诉你们是怕给家长找麻烦,明白吗?”父亲的话点醒了我,陈老师连我们送给他的教师节礼物都一一婉言谢绝,他怎么会收家长的“红包”呢?他向来坚守原则和底线,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我们班的座位实行的是轮流制,个子低的和视力不好的同学会享受到“特殊照顾”。
到了初三,陈老师不再担任我们的班主任,也不再是我们的任课教师。分别的时刻终究来了,他给我们每一个同学发了一张他亲手撰写的明信片,字里行间充满了他对我们的关坏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