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施治抓监督 靶向护航“求学路”
来源:信阳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4-09-14

“课后延时服务费怎么收取的?依据在哪?”“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有健康证明吗?饭菜卫生吗?”“学校食堂有没有经营证件?”……

今年以来,扛牢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政治责任,信阳市纪委监委以学生“营养餐不营养”为切口,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学难”“收费乱”等教育领域突出问题,紧盯重点事项、深化摸底排查,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案件办理,靶向监督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行为,解决了一批民生实事,形成了“办理一例、排查一域、震慑一方、治理一地”的整治成效,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在“深查”上做文章,精准核查,夯实监督之基。

“问题线索是集中整治的基础和切入点。”市纪委监委系统梳理信访部门转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网络舆情反映等问题线索,确保群众关注、媒体报道、舆情反映的问题线索应查尽查。

聚焦重点问题,探索“1+5+N”模式,对全市1250所学校近5年来学校的“营养餐不营养”,“学生奶”、保险、校服、教辅资料、违规招生,以及其他突出问题产生的业务量进行摸底排查。同时,加强与巡察、审计、市场监督等职能部门的信息互通、协作配合,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问题线索起底收集机制。

同时,针对“营养餐不营养”,督促市教育局及时公布直属学校供餐信息,接受社会广泛监督;对全市学校集中供餐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建立台账,逐校审核相关供餐企业的经营资质、招投标程序及合同签订材料。推动教育部门发挥行业主管、监管责任,全市教育系统自行起底问题线索共499个。联合县区纪委监委对教育系统开展专项巡察,发现线索、精准研判、扎实初核、因人施策,梳理并推动整改包括校园食品安全在内的6类1425个突出问题,为监督筑牢了根基。

在“细挖”上动真格,狠抓案件办理,整治突出问题。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市纪委监委紧盯学校食堂运行的各关键环节,着力发现营养餐背后的暗箱操作、吃拿卡要、弄虚作假、截留套取等问题线索,坚持将查处腐败典型案件同整肃干部作风问题结合起来,对问题背后隐藏的失职失责问题深挖彻查、严肃问责,形成查办案件强大声势。

某案件查办中,市纪委监委抽丝剥茧、顺藤摸瓜,发现营养餐供应商汪某以回扣的形式向该市多名中小学校长行贿。以此深挖查处,先后对汪某及5名学校校长、副校长,1名处级干部采取留置措施,涉及我市多个县区的营养餐“吃回扣”问题被起底。同时,乘势而上、靶向发力,联合教体系统组织学校负责人多次召开会议,讲政策、明利害,形成强烈震慑。

在“治理”上出实招,以点带面,守护民生正义。

整治工作,重点在于“治”,落脚点在于群众所感所及。

群众满意是监督的导向。市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办好“15+6+2”件民生实事,全市教育领域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41个、推动解决1306个。同时,推动信阳市教体局在全省率先试点推行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将义务教育新生入学5件事集成为“一件事”,压减了90%申请材料、70%办理环节,新生网上入学更加公开透明。

“监督在身边,群众看得见。”靶向监督产生了真切效果——某区幼儿外出活动费节省90万元;某区教辅资料费用降低21%;某县学校食堂菜价普降10%;某县课后延时服务费降低了11%、学生奶费用降低了18%;某县加强对学校食堂升级改造,全县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从87%提升至94%……

“被动查”变成了“主动改”,实实在在的实惠,让整治成效被广大群众可感可及。

“精准研判是前提,扎实初核是基础,思想工作是法宝,靶向发力是关键。”总结经验,市纪委监委第五监督室负责同志介绍道,“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推动‘当下治’和‘长久立’结合起来,将监督、办案与整改、治理贯通起来,将集中整治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与为群众办实事融合起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进一步推动完善机制,努力让群众看到更多新变化、得到更多真实惠”。文/王凌云 岑雨姝

版权声明 主办:中共信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信阳市监察委员会
备案序号:豫ICP备16004025号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