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碧水润牧野——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综述

2015-07-02 15:20 来源: 未知
来源:大河新乡网
  公元2015年6月30日12时40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注定将载入史册!市委书记舒庆宣布:新乡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正式试通水!
  这是一场新乡历史上最艰巨的工程,这是一场长达8年、只争朝夕的大会战!
  历时8年,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终于胜利完工!面对着清澈的丹江水,这一刻有多少人湿润了眼眶。没有人数得清多少汗水浇铸了这77.7公里的主干渠和75.3公里配套工程供水管线。征迁、移民、主体工程、配套工程的建设等等,“南水北调”4个字对于许许多多的人来说就是一生的嬗变。为了这一渠清水,有多少人殚精竭虑不言苦,有多少人披星戴月步履匆,又有多少人吃亏在前无怨言!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重要性的认识,把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作为当前的一项中心任务,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态度,不讲条件、不讲困难,对照承担的目标任务,扎扎实实、耐心细致地做好各自工作,为工程建设创造优良环境。”这是市委书记舒庆、市长王小平针对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的总要求。
  自2007年南水北调总干渠开工至今,历经整整8年的奋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南水北调办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沿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南水北调系统党员干部、广大建设者凝心聚力、克难攻坚,我市完成了南水北调总干渠4万余亩的用地移交,完成了120余家单位、500余条专项线路的迁建,完成了410户居民搬迁及1万余座坟墓的迁移工作,为77.7公里的总干渠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实现了总干渠新乡段的顺利通水。
  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邵长征说,我市配套工程总投资12.9亿元,完成了6000余亩建设用地移交,1800余条军事光缆、电力、通信、移动、市政设施等专项线路迁建,拆迁房屋3万余平方米,搬迁企业66家,迁移坟墓1.5万座,完成土石开挖287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5.7万立方米,各类建筑物474处,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75.3公里的管道安装任务。特别是32号线市区段,共穿越河渠8处、省道7处、铁路5处6条,建设者破解了一个个征迁和工程建设难题,实现了与受水水厂的顺利对接。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是对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最形象的注解。新乡段配套工程于2012年8月开工,是全省最早的一批。2013年年初,市政府决定对通往城区的32号供水管线市区段进行优化调整。2014年5月,变更申请得到省发改委的正式批复。方案变更后,市区段线路全长约30公里。单从数字上来看,较原批复设计长度增加了不足两公里,但穿越的城乡接合部、河渠、省道、铁路增多,拆迁难度大,地形复杂。全体建设者为了让市民早日喝上丹江水,一场只争朝夕的大会战在我市全面展开。
  时间紧,任务重,市委、市政府将配套工程建设列为我市重点建设项目,所有相关部门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2014年5月30日,邵长征在配套工程决战动员大会上发出动员令:“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苦干加巧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决战一百天,打一场市区段征迁、建设歼灭战,保证通水大目标的如期实现。”
  为了强力推进配套工程建设工作,我市专门组成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专项督查联合考核组,仅用12天就解决了19个常年累月的阻工问题。为减少各种管线迁移手续审批导致的怠工,各相关部门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现场办公,边施工边报批,最大限度节省时间抢进度。
  倒计时牌日夜闪烁,跳动的数字让施工工地成了气氛紧张的战场:这场只争朝夕的大会战,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显示着成效。2015年6月3日,配套工程的36个节点工程按期完工;6月6日,成功完成穿越京广铁路工程;6月10日,共产主义渠倒虹吸工程、西支线卫河倒虹吸工程完工……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太多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各级征迁干部“5+2”“白加黑”,牺牲节假日,为实现和谐征迁一遍遍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广大工程建设者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的现实,为如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日夜兼程、迎难而上;工程建设管理者,不分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处理着一个又一个工程技术难题,为工程建设殚精竭虑、无怨无悔;沿线群众在国家重点工程面前,深明大义,舍小家、顾大家,处处为工程建设着想,无私奉献。
  记者了解到:辉县市段在用地征迁中遇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墓,烈士家属说:“都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我们不要补助,把坟平了,留个记号就行了。”卫辉市陈召煤矿近年来经营比较困难,有时职工工资都得不到保障,干线征迁涉及这个企业两条供电线路迁移,需花费44万余元,而国家补偿资金只有11万元,对此,陈召煤矿没有强调实际困难,更没有推三阻四,而是想方设法匹配资金,并按时完成了线路迁建任务。配套工程征迁过程中还涉及供电、通信、军事光缆等管网线路近2000条,各相关部门现场办公、特事特办,最大限度节省了工程期限,有效保障了工程快速推进。
  一江碧水悠悠去,一江碧水滚滚来。一部南水北调建设史,蕴藏着太多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故事。大渠作证,清水有情,让我们共同向所有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贡献的群众、所有的建设者和所有的参与者敬一口甘甜的丹江水!
  • Copyright © 2019 中共新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 新乡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 豫ICP备19034082号  网站总访问量:222532次
  • 网站声明
  • 豫公网安备 41070202000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