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奶奶90大寿了。
她走过的90年岁月,可以说既痛彻心扉地苦过,也心花怒放地甜过。
据奶奶讲,她14岁时,为了躲日本鬼子而被送到婆家。
奶奶说,到婆家后,她啥家务活都不会干。奶奶是她们屈家唯一的女儿,在娘家是娇生惯养的娃娃,家里活、地里活啥都没做过。可是到了婆家就是人家的媳妇儿了,就要跟着婆婆学做家务,烧火做饭,穿针引线,拿锄用铲……一下子就得从娃娃过度到大人了。
我家老爷爷两个儿子,大爷爷和我爷爷。由于大爷爷身体有点疾病,怕大奶奶因此为借口找茬,老爷爷总是偏向大爷爷和大奶奶家,有好吃的紧着他们吃,有好穿的紧着他们穿,我爷爷又是孝子,那种唯他爹为大的孝,近乎于愚孝,反正他爹说啥都对。愚孝的男人,往往把所有的委屈都给了自己的女人,我的奶奶过得很不容易。
饭是我奶奶做的,做好后却由大爷爷和大奶奶先吃饱,我爷爷和我奶奶再去吃。往往等我奶奶去吃时,锅里稠的已经捞完,只剩稀汤。
虽然奶奶讲起来往事云淡风轻,但是,每一次作为听众的我仿佛是自己遭遇的委屈,那种心里的酸楚与疼痛、委屈与无奈,穿越70多年的时空,钻进我心里,仍然戳得我心疼,忍不住泪流满面。
年幼的奶奶和家里的成年人一样,干完家务就得到队里干活挣公分,干完活回家推磨磨面,磨好面之后,再去做饭……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捱着过。
后来,大爷爷和我爷爷这俩弟兄终于分家了。
随着两个儿子的分家,我老爷爷和老奶奶也分了家。
老爷爷会挣钱,他跟着大爷爷和大奶奶过,用他的能力补贴帮衬着他们的生活。
老奶奶不会挣钱,也不干家务,养尊处优的老奶奶则跟随我爷爷和奶奶生活。
即便如此,即便生活仍然拮据,奶奶也释然了,至少不会再因他人受尽委屈了。
我觉得,奶奶的命真苦。除了上述情况,还因为摊上的婆婆十指不沾阳春水。老奶奶是大家闺秀,听奶奶说,老奶奶四十岁就不干家务和农活了。跟随我爷爷和奶奶后,她只做一件事,就是照看小孩。我的爸爸、姑姑以及远亲近邻的孩子,都是老奶奶看大的。当然,那时候看孩子没有压力和负担,只要看着不让小孩吃坷垃,不让他们抓自己拉的屎往嘴里糊就行,总好过那些没人看的家庭把小孩子绑在床上要强得多,这么简单的照看法,一次能看十多个孩子,前村后庄的孩子都受过老奶奶的照看。
至于家里的事,老奶奶从不伸手与过问。即便如此,奶奶也从不抱怨自己的婆婆,她默默地接纳包容着她的婆婆,就像接纳包容着岁月赐予她的一切。
摊上这样的婆婆,自然家里家外的大小事毫无疑问地落在了奶奶的肩上,就连生孩子坐月子,都得自己起来做饭,十冬腊月也要去河里砸了冰面去洗尿布。
然而,奶奶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的艰难而有过任何的胆怯与抱怨。
奶奶常说,这都是命。
认命的奶奶忍辱负重,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她和孩子们的新生活。
苦命的人,人欺天也欺。老天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人命苦就不再欺负她。
我爸爸是家里的长子,聪明懂事,考试成绩都是满分,这让苦涩多年的奶奶,心里总算升起了一道曙光。就在生活刚刚露出一丁点甜头儿的时候,爷爷因意外去世了。
爷爷去世那一年,我的奶奶才42岁。
长子还未成人,幼女才刚两岁,这对奶奶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和伤害。
奶奶讲过无数遍往事,可是却从来没有讲过一句关于爷爷去世时的情景,大痛无言,她不说,我也从来不敢问。
我怕她提及那些苦痛的岁月与遭遇,再次悲伤一次,我也怕我自己听了情绪崩溃。我不敢问、不敢提。
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拉扯五个未成年孩子,前路在哪里?眼前肯定是乌漆嘛黑的看不到一丝希望的光……
可是,小脚的奶奶却拥有着大男人所不具有的坚韧与乐观。
再后来,我妈嫁到了我们家。我的妈妈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她对爸爸这样孤儿寡母的家庭没有任何嫌弃,而是和奶奶一起托举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长嫂为母,我的妈妈把这些年幼的小姑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照顾,和奶奶一起扶养,直到她们全部嫁人成家。
后来,随着我们的出生,奶奶和妈妈角色互换了,家里以妈妈为主,奶奶开始帮助妈妈照顾年幼的孩子,让妈妈心无旁骛地做事。
我们兄弟姐妹都是在奶奶的怀里长大的,我们见证着这个家的成长与改变,见证着奶奶和妈妈这对婆媳超越血缘的母女情。
40多年了,奶奶和妈妈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一个锅里吃饭,她们之间在跌宕的岁月里所建立起来的深厚的感情,具有外人所不知的牢靠。
我想,她们之间应该是在特殊的岁月结下的“战斗友谊”,所以,她们格外互相珍惜,互相担待。
在我心中,这是一对了不起的婆媳。
奶奶除了能吃苦耐劳,还善于学习。
她参加扫盲班学习,会背诵毛主席语录,会写自己的名字,能认识许多字,还在不同的时期学习新的知识。比如,随着我们的长大,她学认各种闹钟和手表,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定不同的闹钟时间……
奶奶不断自我成长的能力,在我看来,就是非常了不起的能力,正是这些造就了她90年来达观、坚韧、自信、包容的精神支柱。
奶奶是个极其善良的人。
即便在她自己的生活捉襟见肘的年月,碰上来家里讨饭的外乡人,她仍然热情招待,把人家领回家里,热饭管饱,临走时再给他们带上干粮和茶水钱。
善良的人一定有好报。
我小时候常听奶奶说,她说算卦的说,她只有50多岁的寿缘。待超过50岁后,她又说,她最多就70多岁的寿命。如今,她已经健朗地度过了90大寿。我觉得,这是她自己用善良用真诚用爱修来的。
如果说,奶奶的前半生是黄连般的苦,那么奶奶的后半生应该算是蜜糖般的甜。
儿女和孙辈儿,个个都疼爱她,爱她爱得没有余地。谁都不允许她受任何委屈,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欺负她,不允许任何人对她不敬。为了能随时追踪到她,我们除了安装了摄像头,还专门给她配了手机,轮流陪她唠嗑。
爱出者爱返。子孙们对她的爱,都是她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几十年来一点点汇聚起来的,如今,我们给予她的,不及她给我们的十分之一。但就是这些不及她十分之一的爱,甜了她的余生,暖了她前半生的酸楚与炎凉……
昨天,奶奶90大寿,晚辈们放下手头的一切事务,分别从武汉、上海、郑州、洛阳……全国各地涌来。
每年的这一天,是奶奶既忙碌又幸福的日子,她一整天笑呵呵的。
她忙里忙外地帮助晚辈择菜,收拾家务,小小的身影不停地穿梭在各个房间。
这一天,戒指、手镯、衣服、鞋子、鲜花、蛋糕、欢声笑语……包围着这个走过90载风雨的世纪老人。
当宴席过后,晚辈们簇拥着要给奶奶磕头拜寿时,奶奶大手一挥,字正腔圆地说:“不磕,不磕,等我百岁时再磕。”
那一刻,我愣愣地看着奶奶,不觉走了神。
我觉得,我面前的奶奶不只是我的奶奶,而是我敬仰的一位高大的伟人。
她在自己多舛的人生里,虽坎坎坷坷却走得从容不迫、淡定自如。这样平凡的她,在极其操蛋的人生中仍然活出了自己踏实的幸福。
奶奶爱了一生,却唯独没有恨。
她达观、坚韧、包容、自信,她以不动声色的姿态,成功地赢得了我们所有晚辈们的敬爱和宠爱……
关于奶奶的故事太多太多,我从小就是和奶奶一个被窝生活的,她天天在被窝里给我讲故事,她的过去就像我自己的过去一样熟稔与深刻,我深知她的疾苦与不易,也懂她的隐忍与知足。
采撷的这一点故事,只是奶奶生活的点滴而已。她走过的这90年,已经是一本厚厚的书。她的过去、她的现在、她的余生,我将带着我的爱虔诚地去认真品读……(柘城县纪委监委 王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