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战士“修身”记
2019-07-13 10:45 来源: 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2015年春节前,我被借调到范县纪委宣传部工作。3年多来,我怀揣“激扬青春、奉献祖国”的初心,坚守如一、砥砺奋进,下基层、做采访、挖新闻、学摄影,在纪检监察宣传道路上迈出了自己坚实的步伐。

记得刚从事宣传工作时,我的任务主要是整理邮箱信息、管理维护县纪委网站,工作机械而重复,初来时的激昂斗志几近被消磨殆尽。这种情况被同事看在眼里,为让我重新找到自信和目标,部室黄部长主动找我谈心。

“瑞方,你说说你来咱们纪委宣传部工作的初心是什么?”

“初心就是能够把工作宣传出去。”

“好。可是你要明白任何工作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你可以从整理邮箱信息中学习别人的写作思路和技巧,自己慢慢尝试撰写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新闻稿。”

黄部长的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让我顿悟。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不再抱怨、不再迷茫,逐字逐句撰写新闻稿件,脚踏实地践行初心使命。

通过不懈努力,我在纪检监察宣传工作中不断提升着自己,可是由于宣传面窄、宣传点挖掘不够深,宣传没有融入到大宣传格局,没有实现让更多人了解我县的纪检监察工作,虽然中间我也陆陆续续向上级媒体投寄了几十篇稿件,可是都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伴随着苦恼和失望,我反复叩问自己,如何才能实现新的突破。那段时间里,我利用午休时间和节假日认真学习研究中央、省纪委网站的栏目和版块内容,后来我发现两个网站都有纪检人镜头,题材新颖接地气,内容多是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于是我将突破点聚焦到了镜头上。

有了思路后,我积极与摄影人员沟通联系,努力搜集到了一批优秀照片。通过一遍一遍地浏览照片,我从众多照片中启发了灵感,最终确定编辑一期郑板桥纪念馆的镜头。随后我挑好精美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形成了《竹骨兰凤郑板桥》的初稿,后经多次的推敲修改,我终于鼓起勇气敲定了发送省纪委宣传部邮箱的键盘。

一天两天过去了,一周时间过去了,没有回音,就在我要放弃的时候,我接到了省纪委宣传部的电话。接电话的时候,我都能听到自己“砰砰砰”心脏跳动的声音,最终,结合提出的修改意见建议,在同事们的积极帮助下,《竹骨兰风郑板桥》三易其稿,终于登上了省纪委网站的纪检人镜头栏目。

这次在省纪委网站的上稿,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更让我明白要做好纪检监察宣传工作,就必须多看多思多想,多学多写,脚踏实地、锲而不舍。

在实现了零的突破后,我信心倍增,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认真学习优秀稿件、总结写作经验、积极撰写稿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写的新闻稿件陆续登上了中央和省级媒体。有了成绩后,我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

“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你们不但要多研究网站、报刊等文件资料,更要深入到乡村去,到老百姓家中、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百姓心声,让工作接地气、有深度。”随着我们宣传面的不断深入,领导肯定了我们取得的成绩,并为我们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

顺着领导指明的方向,我和同事们走出机关,来到基层,在乡间小道、在农家庭院、在集贸市场,倾听百姓的声音、记录感人的故事,挖掘到了大量基层一线的典型材料,我也在纪检监察宣传工作中打开了新的思路。

今年6月份,我接到省纪委宣传部的约稿,要求编写一期《驻村帮扶目击记》。接到这个通知后,我心情既激动又忐忑,这是省纪委监委第一次向我约稿,我必须认真对待,争取编写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稿件。

为了完成这篇稿件,我详细了解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情况、采访帮扶人员的生动事迹、认真撰写目击记初稿、谋划拍摄照片,并和同事们深入基层对帮扶人员进行拍摄,经过一周的时间,驻村帮扶目击记《“疙瘩村”的疙瘩解开了》才最终完成。当省纪委宣传部接到稿件后,他们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赞,并鼓励我们继续挖掘基层事迹,撰写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稿件。

一路走来,无论遇到成功还是失败,我都会越过窗户看向院内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回想自己的初心、回想一路的坎坷,不骄傲、不放弃,秉初心、行恒事,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范县纪委监委 张瑞方)

 

责任编辑:
  • 版权所有:商丘市纪委监察委
  • 豫ICP备13020693号  E-mail:sqlzw@163.com